新聞標題【民報】從茶農之家到台塑王國 王永慶為台灣寫傳奇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從茶農之家到台塑王國 王永慶為台灣寫傳奇

 2016-07-04 11:03
王永慶在世時,管理公司紀律嚴明,追根究柢,這也是台塑長期不墜重要原因。圖/蔡育豪攝
王永慶在世時,管理公司紀律嚴明,追根究柢,這也是台塑長期不墜重要原因。圖/蔡育豪攝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2016年/第13期】

「王永慶」三個字,不但早已是台塑王國的代名詞,更與台灣經濟連結密不可分,其奮鬥故事說是家喻戶曉也不為過。從茶農之孫、茶農之子,憑著小學學歷賣米起家到創建亞洲最大塑膠王國,一生奉行「勤勞樸實」,直到辭世前都還在視察業務。從這位出生於新北市直潭的小伙子到台灣首富的歷程,不只是上一代實業家的縮影,帶給當前年輕一輩的更是一幕幕創業家的典範與精神。

日治時期出生於現新北市直潭市,王永慶父親僅為一介茶農之子,憑著祖父一席「種茶這行難以為生」的遺言,小學畢業後便出外打天下,遠赴嘉義米店當起小工,再靠著父親借錢作本錢,16歲小小年紀便開起米店。

相信自己 堅持到底 打造出台灣塑膠王國

而年輕的王永慶在米店經營上便展現他的靈活和洞悉能力,為了從既有米店顧客群中殺出生路,營業時間比別人長,也做起送貨到府服務,套句現代用語就是相當能善用觀察收集而來的消費習慣與行為進行「資訊行銷」,進而垂直整合擴大米店規模。戰後台灣經濟開始發展,抓準機會投入木材生意,只是當時台灣山老鼠盛行,甚至因此遇上牢獄之災,還讓一起打拼的弟弟王永在坐了一陣子牢,讓他感慨不已,也因此決定轉行。

而適巧當時台灣有意推動石化工業,但當時台灣大企業永豐餘何家評估之後不願投入,反倒是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王永慶表示願意投資,雖然當時不少人並不看好,但身為門外漢的王永慶卻是自己親自拜訪專家、學者後,大膽決定投入。

王永慶沒有被外界冷嘲熱諷擊退,反倒於1954年與友人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果然投產後銷量遠不如預期,第一年差點倒閉,讓股東紛紛退出,他乾脆把股權全部收購過來,成為獨資公司,第二年更大膽投資成立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也因為價格降低,銷路大增,台塑與南亞規模越來越大。

奠定台灣化纖工業基礎 從此被稱為「經營之神」

爾後,王永慶又看上當時台灣最熱門的木材行業,因為砍伐之後留下來的樹枝等材料白白浪費,決定將此拿來生產人造纖維,替代天然纖維不足,台灣化纖工業公司因此成立,也奠定未來台灣纖維工業甚至布料、成衣產業的基礎,王永慶因而被當作台灣的「經營之神」。

隨著台塑規模的擴大,上下游垂直整合藉以增加成本競爭優勢,是台塑的一貫的策略,而六輕的設立更是台塑集團競爭得以甩開對手的重要關鍵,只是這一盼從構想到實現也花了將近30年,而為了六輕的設廠,王永慶曾轟轟烈烈的與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一場公開辯論轟動社會,爾後王永慶秘密前往中國洽談「海滄計畫」更是引起社會議論,質疑台塑以出走中國換取六輕的建廠,讓台塑六輕再添不少話題,而最後台塑捨棄宜蘭利澤、桃園觀音、而選擇雲林麥寮,這個決定對台灣地方發展的影響甚鉅,甚至到現在還備受討論。

但六輕對台塑影響則絕對是三級跳的程度,更是台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2000年時,台塑集團營收僅約5000億元左右,但從2000年六輕第一期煉油開始量產、台塑石油開始上市後,到2007年集團營收就已經高達1.9966兆元,僅差一點點便突破2兆,且來自六輕創造的營收便超過一半,2014年集團海內外營收更達2.5兆元新高。

紀律嚴明 追根究柢 是台塑長期不墜重要原因

除了靠著努力不懈與意志力的堅持,打造台塑集團版圖,王永慶最讓外界印象深刻的就是儉樸的生活與追根究底的做事態度,像是台塑內部管理會議當中,只要王永慶質疑的問題,便會要求下屬拿出資料說明,嚴謹態度讓不少主管把管理會議視為畏途,集團內嚴格的紀律,更從台塑到關係企業的教育、醫療事業都如此,成為台塑集團鮮明的風格。

王永慶即便登上台灣首富,但生活的儉樸也經常為各界所樂道,大家都知道王永慶喝咖啡添加奶油球時,一定會再用小湯匙舀起咖啡再把奶油球刷一刷,不浪費任何一滴奶精;理髮則是只理髮而不洗髮;一台古董車一開就是20年…..,使得台塑集團旗下企業都因此奉行儉約、樸實的經營態度,辦公室能省則省,一張紙背面一定得用過才能丟,肥皂用到最後要收集起來再捏成一塊再用。只要在台塑任職過的人,都不敢違背這樣的風格。

王永慶倒是對行善相當大方,包括因父親因病早逝而創設醫療機構,因自己小時候無法繼續求學而設立教育機構等等,再加上以母親王詹樣名義成立的慈善基金會、公益信託等等,台塑在醫療、教育與慈善事業不遺餘力,也印證王永慶節儉儉己、慷慨助人的特質。

王永慶的奮鬥過程、與弟弟王永在的兄弟情深,都為世人所稱道,只是王永慶走得突然,導致身後問題橫生,不但原本的三房又冒出了四房,子女之間失和傳聞不斷,遺產分配也搞不定,恐怕都不是其在世會想像得到的結局。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