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臺灣音樂珍貴歷史錄音檔」溫隆信《現象Ⅱ》傳藝中心陳濟民:讓世界聽見臺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臺灣音樂珍貴歷史錄音檔」溫隆信《現象Ⅱ》傳藝中心陳濟民:讓世界聽見臺灣!

【影音】臺灣作曲家温隆信於1975年所創作之作品《現象Ⅱ》,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第二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曲家。

 2020-10-23 13:16
臺灣作曲家温隆信於1975年所創作之作品《現象Ⅱ》,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第二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曲家。(圖/陳俊廷翻攝)
臺灣作曲家温隆信於1975年所創作之作品《現象Ⅱ》,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第二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曲家。(圖/陳俊廷翻攝)

從珍貴的歷史老錄音出發,透過創新的線上策展向國際發聲,賦予臺灣音樂更久遠的新價值、新生命!「臺灣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與全球同慶「世界影音遺產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表示,臺灣音樂館首次採線上策展的方式,公開多筆臺灣音樂歷史珍貴錄音檔案就是要向國際發聲!讓世界聽見臺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5年開始明訂每年10月27日為「世界影音遺產日」今年主題為「眺望世界之窗」。臺灣音樂館首次採線上策展方式,並已登錄於「世界影音遺產日」官網,推出陳達、席慕德、温隆信與葉綠娜等珍貴歷史錄音單元。

陳濟民在開展會致詞說,收到捐贈者的文物時除了要背負完善保存的責任外,更需要思考如何積極的推廣應用,以期不辜負捐贈者對於國家單位的信賴。「臺灣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策展靈感從臺灣音樂館接獲捐贈的音樂文物為主,影音遺產是歷史所留下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聲音的載體擘劃驗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歷史聲音得以藉由錄音技術保存至今,並透過科技的力量原音重現,向世界呈現臺灣音樂豐富多元的面向。

上網影音:臺灣作曲家温隆信於1975年所創作之作品《現象Ⅱ》,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第二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曲家

※「臺灣音樂珍貴歷史錄音檔」(待續)

溫隆信人物摘要(臺灣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群象資料庫」)

溫隆信1944年3月7日出生於臺北市。

1972年,温隆信以小提琴及鋼琴的奏鳴曲《十二生肖》,入選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 (International Gaudeamus Composer’s Competition),同年由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推薦,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現代作曲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ntemporary Music, ISCM)。

1975年,大型室內樂作品《作品1974》及為長笛、大提琴、鋼琴、打擊樂的《現象Ⅱ》,雙雙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入選,《現象Ⅱ》更獲得大賽第二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曲家。

1974年,温隆信與康謳、許常惠、許博允等人籌組亞洲作曲家聯盟(簡稱曲盟),温隆信於曲盟擔任常務理事及1986年第十一屆大會秘書長,除了在曲盟發表作品,也推動了許多音樂會及各國作曲家之間的交流。温隆信的作品數量繁多且精緻,其中以室內樂最為大宗,代表作有現象系列、大型室內樂作品《作品1974》等。

溫隆信早年創作以西洋音樂為主,後創作許多以傳統樂器演奏之作品。此外,打擊樂於温隆信的作品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他亦致力於兒童音樂教育及電子音樂,共創作358首兒童歌曲、編集叢書教材《綺麗童年》及《說唱童年》,為兒童音樂教育開啟新篇章。1989年,温隆信在輔仁大學創立全國首座電子音樂教學中心,並策劃電子音樂研習營,為國內電子音樂開先河之人。

1997年,溫隆信應邀至紐約大學擔任駐校作曲家並教授作曲。自紐約大學退休後,温隆信籌組管絃樂團「柝之響」(Clap & Tap Chamber Orchestra),舉辦音樂會及夏令營到國內外交流演出,也在臺灣及馬來西亞兩地開設樂團分部,透過每年多次的專業舞臺演出與巡迴各地的講座、大師班等課程,培育年輕學子的室內樂與交響樂等地合奏技巧與經驗。

而近年他更將自己另一個領域的創作─繪畫,透過畫展的方式,引領新生代進入不同的藝術領域。創作、演出與教學的結合,依舊是他樂在其中的重要工作。温隆信於1975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1980年獲得第二十一屆文藝獎章、1982年榮獲第三屆吳三連文藝獎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