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人間國寶李登輝訪日秘辛-根回外交二十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人間國寶李登輝訪日秘辛-根回外交二十年

新書自序前言

 2019-12-22 14:22
1972年台、日斷交後將近28年,台日關係一直躑躅不前,直到2000年李前總統卸任後,才一步一腳印地走出僵局。圖/民報資料照
1972年台、日斷交後將近28年,台日關係一直躑躅不前,直到2000年李前總統卸任後,才一步一腳印地走出僵局。圖/民報資料照

1972年台、日斷交後,由於日本政府及其外交官僚、墨守成規地自我設限,加上,日本媒體囿於中國的巨大市場、一向視台灣如無物、鮮少報導台灣的消息,導致許多日本人民對於台灣一知半解甚至無知。將近28年台日關係一直躑躅不前、台灣政府也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直到2000年李前總統卸任後,才一步一腳印地走出僵局。不但,憑著個人的魅力、成功地走入日本人民的內心世界,而且,很自然地透過他的行腳,將日本政府對待善鄰台灣的傲慢態度,赤祼祼地呈現在日本人民的眼前,更凸顯了這個世界最親日的國家-台灣, 正處於國際社會不公平待遇的尷尬窘境。

自2001年起到2018年止李前總統共九度蒞臨日本,每次訪日都蘊含著其長遠的戰略思考,藉由探訪日本哲學、文學的源泉之地,並且,不亢不卑、公平公正地看待日治時代、有功於台灣社禝的治台功臣們,以還原歷史真相。無形中不但喚醒了台日人民的共同記憶,而且也引起日本人民的共鳴、消除隔閡又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李前總統每次的訪日,都觸痛了中國的敏感神經、而作出種種非理性、也非民主國家所能想像的無禮反應,但,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蠻橫恫嚇,適得其反,反而,促使日本人民從好奇、關心、認識、演變成同情到支持台灣,甚至,往往激發起台日人民同仇敵愾的氣氛,為台日命運共同體營造出有利的條件。

九度訪日 台日關係苦盡甘來

李前總統九度訪日,我幾乎無役不從,甚至有時直接參與其事,旅日四十餘年,親身體驗台日關係苦盡甘來的過程,這一段坎坷不平的台日交流滄桑史,應該與李登輝在台灣歷史上的定位,等量齊觀地嚴肅看待。

幾千年來的中華道統文化歷史,只出了一個王安石、敢於挑戰承襲古道遺風的《託古改制》,嘗試跳脫《醬缸文化》的思想桎梏,雖使北宋迴光返照,但,其改革新法在保守勢力的反彈之下,最後,還是曇花一現而功虧一簣。然而,李前總統的《脫古改新》不但,成功地在台灣完成了《寧靜革命》,而且,也一勞永逸地在台灣奠下了自由民主的根基。這在華人的世界是空前的創舉,在中華的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偉業。

但,由於台灣實行的是自由民主體制,被改革者仍然獲得保全,醬缸文化的餘味猶存,旣得利益集團在權益受損之下,其反撲的力量、在不違法的範圍內、受到法律的保障,所以,此起彼落,反李雜音、時有所聞,以致,李前總統亮麗的豐功偉績,很遺憾地在首蒙其利的台灣,卻,沾惹上一點點的塵埃。反而,無利害關係的第三者日本,伯樂識良馬,日本人民公允地評價李登輝,推崇其名實相副的歷史高位,全亞洲最自傲的民族、無論上上下下或老老少少、都不約而同地對這一位來自外國的老政治家、不吝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及支持,李前總統在其垂暮晚年、之所以在異國能够得此史無前例的殊榮,其來有自、絕非偶然。

我在本書中鉅細靡遺地透過李前總統的訪日行腳,將其殫精竭慮、推銷台灣的苦心孤詣及其戰略思考的邏輯脈絡,平舖直敍,希望能為未來的台日交流留下典範。

(註:本文為新書自序前言)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