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台灣春天最美麗的樹花—斑芝樹和斑芝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台灣春天最美麗的樹花—斑芝樹和斑芝花

2018-03-22 10:20
白河初埤,正盛開的斑芝花路。(胡金珠攝影,呂自揚提供)
白河初埤,正盛開的斑芝花路。(胡金珠攝影,呂自揚提供)

橫伸雙手向天空
不驚暴雨不驚風
根深能耐寒霜凍
直立天地是英雄
——〈斑芝樹〉
(又名英雄樹)

莫道春來葉猶空
一旦花開滿樹紅
杯中花露濃似酒
解飲唯有白頭翁
——〈斑芝花〉

台灣每年農曆過年後的初春,南部的山野和道路,很多地方都可看到有種樹幹高挺光禿的樹木,橫伸的小枝條,皆開滿了一朵一朵橘紅色的大紅花,花朵成簇,一樹紅趴趴,那就是斑芝花。

斑芝花和刺桐花,是台灣最美麗的兩種本土樹花,都在春天開花,斑芝花先開完,換刺桐花開。斑芝是台語,學名叫木棉,斑芝花就是木棉花。原產印度和南洋,相傳是荷蘭人引進台灣的,年代已久,已被當作本土花樹。

木棉樹為何叫斑芝,無從查考,很像是平埔語。台南東山有一平埔部落叫吉貝耍,當地人說吉貝耍就是斑芝花的意思。中國雲南稱木棉花叫攀枝花,與斑芝同音。

斑芝的樹幹挺直,無岐枝,都是隨著樹幹側生枝條,向四面橫伸。斑芝樹的習性,只要旁邊有其他的樹木,就會一直向上生長,直長到比旁邊的樹高,然後高高突出在樹林的頂端。遠遠看去,整棵樹高挺直立,俾倪群樹,橫伸的樹枝就像張開的雙手,其形狀氣勢,就像頂天立地,直立於天地之間的樹之英雄。故民間稱斑芝樹又叫英雄樹。

斑芝的生命力極強,全台灣都有,連台南、高雄的月世界惡地形,那樣貧瘠乾旱的地方,也都能深根抓土,不怕風雨摧搖,不怕寒霜,長得欣欣向榮。

斑芝是落葉喬木,高可達25公尺,樹幹挺直有圓錐形小瘤刺,不可靠近。木質鬆鬆軟,不能做建材,鄉村作柴燒火外,只用來鋪溪溝的木橋板或立籬笆柱。

斑芝是夏天綠葉茂密,秋天蕭瑟,冬天葉子掉落,整棵樹皆光禿禿於寒風中,一葉不留。直到南風一吹,春天到來,光禿禿的樹枝,就開始滿樹滿枝的開花。花謝落之後開始結果和長新葉。橢圓形果實熟乾後就裂開,雪白的棉絮夾帶有黑色種子,會一朵一朵輕輕的隨風飄飛。鄉下人都用斑芝棉絮做枕頭。


斑芝果實裂開,裡面都是雪白的棉絮,鄉下人撿來做枕頭。(圖/呂自揚攝影)

斑芝在陽曆二、三月開花,通常都是在農曆春節過年後,驚蟄時,由南方的高雄屏東先開,然後北方的台南、嘉義、台中、桃園接著開。就像是春風拿著一把燦爛的火花,從南台灣的道路、平野、山坡,一直吹向北台灣,一路點燃著一樹一樹,一朵一朵,百千樹,千萬朵如茶杯狀的橘紅色大花朵,熊熊的燃燒。有的是單棵,有的是成排成林,散布在全島各地的路邊、平野和山坡,到處是滿樹燦爛,一片火紅,引人歡喜觀賞,招鳥來啜飲花露。

斑芝花都簇生在光禿禿的大小樹枝上,黑褐色的花萼如杯狀,有3裂,長約3-5公分,直徑約3-4公分。花瓣有5片,長約6-8公分,整朵花就像一個杯子,大的花綻開時,直徑約有10公分,花瓣肉質厚軟,碩大橘紅艷麗。每棵樹的花期約三個禮拜。花開時節,如杯狀的橘紅花朵,都掉落滿地,也是大自然通報春之到來的一景。

斑芝花開時的早上,每朵像杯子的紅色花朵裏,都滴滿了花露。早起的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和烏秋,都會飛來斑芝樹上,跳上跳下地爭相啄飲著花杯中的花露。有時也會有又飛又跳的松鼠,搖著白尾巴來搶著喝。白頭翁常成群飛來花枝間,醉飲著一朵一朵的斑芝花露。


最懂解品飲斑芝花露之美味的白頭翁。(圖/呂自揚攝影)


斑芝樹即木棉樹,只要旁邊有其他的樹,就一直長到比其他的樹高,樹枝橫伸像張開雙手的英雄,故又名英雄樹。(圖/呂自揚攝影)

作者童年在高雄田寮月世界的山村長大,出門到處都有斑芝樹。斑芝花開季節,早上上學或上山工作、放牛,都常和同伴去摘那低枝的斑芝花,來啜飲那又清甜又涼涼的斑芝花露,帶著濃濃的斑芝花香,很喜歡喝。

斑芝的樹形高雅,花朵艷美,是台灣人普遍喜歡的本土花樹,深富鄉土感情。有許多縣市把斑芝的樹或花,當作縣樹或縣花,是高雄市的市樹與市花,以前台中縣的縣花,桃園市的市樹與市花,也是金門的縣樹。

近年來,野外斑芝花漸少,台南白河、將軍、鹽水的道路,都種有上百公尺的斑芝花路,成為春天的觀光景點,以白河初埤最有名。國道1號高速公路的岡山段,斑芝花盛開時,也是非常漂亮。

斑芝樹遍生台灣各地,雄偉優雅,直立天地,很能代表台灣人刻苦奮鬥,不屈不,永遠堅毅的精神。

附記1:台語叫斑芝樹和斑芝花,濃濃的鄉土語言,美麗的本土花樹,用台語和華語念,都很順口,很親切。不知那些斑芝花的觀光景點,為何不取名為台語的斑芝花路,而取名為華語的木棉花道。木棉樹、木棉花只能用華語念,用台語念很不順口,無親切感和鄉土味。

附記2:金門有棵百年斑芝木棉樹,高過五層樓,樹幹卻有歧枝,很奇特。


在雞蛋殼上書寫斑芝花詩。(圖/鄭春翔蛋書,呂自揚提供)


手稿。(圖/作者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