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中上傳一張淡水河岸「馬偕藝術銅像」遭惡搞的照片,手捧聖經跪地祈禱的馬偕博士,被人擺上了一杯星巴克飲料,嘴邊還對準了一根吸管,變成「馬偕喝星巴克」,KUSO得天衣無縫,令人好氣又好笑。
不少網友留言紛罵:「是誰那麼沒公德心啦!」卻又忍不住說:「對不起,沒能守住嘴角!」、「我先笑完再來罵亂丟垃圾的人」。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駐台代表馬禮安(Mario St-Marie)後接受媒體問及此事時,高EQ回覆:「感謝有人因為馬偕博士在台灣的辛勞工作,而給他一杯好喝的冷飲!
更令人佩服的是,馬禮安更藉此再次解說馬偕博士對台灣的奉獻和努力,且為台灣與加拿大人民搭起的交流橋樑。馬禮安說,馬偕博士145年前是開啟台灣和加拿大之間關係的重要人物,很開心了解到台灣的朋友們還記著他。
馬禮安2015起擔任加拿大駐台代表,曾擔任加拿大農業部執行秘書、國務部長幕僚長及國家檔案局局長等,過去派駐過印度及澳洲。幽默而智慧的發言,讓人激賞,也獲網友高評價,認為他「器度真大!」
從三座馬偕銅像 認識他為台灣和淡水留下的深遠影響
馬偕博士對台灣現代化醫療、教育均有重大奉獻,在他最早抵達的淡水地區,總共有三座紀念銅像。
最早設立的一座是1939年設立在淡江中學紀念圖書館前的半身銅像,源起於日治時期為推動皇民化教育,接管學校時,以設立馬偕銅像來肯定馬偕為時代貢獻代表做為交換條件。今日馬偕銅像是1957年改用張福霖先生之作品。淡江中學是台灣老校中,唯一沒有立過孫中山或蔣介石銅像的學校,馬偕博士銅像成了它的驕傲和特色。
淡江中學圖書館前馬偕像。圖/摘自淡水長老教會官網
第二座銅像1995年設立於馬偕街與三民街交匯、昔稱「三角公園」處,地點選在馬偕博士當年在此成立北台灣第一間西式醫院的偕醫館附近,由縣文化中心托淡水名雕塑家張子隆教授創作,由馬偕博士三世孫偕安蓮女士與偕約翰博士與加拿大駐台代表為雕像揭幕。
三角公園前馬偕像。圖/摘自淡水長老教會官網
2007年底正式揭幕的「馬偕藝術銅像」,即此次遭人KUSO的銅像,位於淡水郵局後方河岸處,由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王志文教授所作,其創作融合了整個地景,又稱「馬偕上岸處」。
其主題是1872年3月9日下午3時,從加拿大而來的馬偕博士搭「海龍號」就在此地登陸。自此以淡水為其宣教、醫療和教育之基地,並擇淡水為家,在此娶妻生子,死後埋骨於斯土,一生傳奇影響深遠,也塑造了淡水獨特的歷史文化。
「馬偕上岸處」如何前往
步行: 淡水捷運站→中正路(老街)→郵局(約20分鐘)
公車: 淡水捷運站→26號公車(約15分鐘)
開車: 淡水捷運站→中山路-->文化路(約10分鐘)
【延伸閱讀】
《【專文】認同台灣熱愛台灣的宣教士馬偕(1844-1901)》
《【專文】跨越100年、3代人 馬偕家族為台灣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