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鹿港丁家大宅 私人古蹟維護的典範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鹿港丁家大宅 私人古蹟維護的典範 

 2017-01-10 22:50
丁家唐山過台灣從碼頭工人做起,第三代就進士及第,其後家族昌盛子孫繁衍,大宅正廳每年清明祭祖子孫聚餐人數至少百人。圖/陳婉真
丁家唐山過台灣從碼頭工人做起,第三代就進士及第,其後家族昌盛子孫繁衍,大宅正廳每年清明祭祖子孫聚餐人數至少百人。圖/陳婉真

當很多人在討論私有財產列為文資保護是否涉及侵犯等問題時,鹿港的進士第「丁家大宅」早已由自家子孫默默守護十多年,是鹿港精彩的必遊景點之一。

根據丁家大宅自行編印的《彰化縣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志工培訓教材指出,丁家子孫是回族的後裔,祖先由洛陽輾轉遷到福建泉州,原本的宗教信仰是回教,到台灣後入境隨俗也跟著拜拜,但不拜豬肉。

丁家人從碼頭工人做起 第三代進士及第

丁家來台的第三代丁壽泉是進士,他在文開書院求學時,拜蔡德芳為師,蔡德芳在同治13(1874)年考上進士後,不當官而回到鹿港教書;丁壽泉也在1880年考上進士,和他的老師一樣,以身體健康因素為由,奏請皇帝准許他回鄉教書,掌白沙書院,並與蔡德芳出錢出力興建「節孝祠」,原本位於彰化市孔廟對面今民生路上,1906年因市街改正計畫,遷至今武德殿旁現址,目前由吳德功後代任管理人,也屬私人古蹟。

丁家最早是由丁樸實帶著13歲的兒子丁純良「唐山過台灣」,到鹿港定居,從碼頭跑單幫及擔任碼頭工人做起,慢慢累積財富,後來買了幾艘船,開起「船頭行」,代客運送貨物往來台灣及福建,取店號為「丁協源」。

每逢戰亂,丁家也難逃災厄,例如1896年乙未戰爭期間,很多人逃回中國,包括蔡德芳及丁壽泉兩家,後來蔡德芳的兒子蔡穀仁定居廈門,不再回台;丁家則在平靜後返回鹿港。

丁壽泉有8個孫子,其中老大丁瑞圖民族意識很強,曾參加文化協會;老二丁瑞彬為戰後鹿港首任鎮長,也曾任台灣省參議會議員,他的夫人是辜顯榮的女兒,因為兩家相距不遠,迎娶時鹿港盛況空前,對美術很有興趣的侄子丁禎祥根據丁瑞彬口述畫了一幅丁家迎親圖,掛在鹿港民俗文物館供人參觀。其餘兄弟中有三位曾任校長,也有醫師等,在各行各業均有成就。


丁家大宅靈魂人物丁禎祥館長。圖/陳婉真

目前丁家大宅的館長丁禎祥,曾任鹿港文開國小校長16年,他的父親丁瑞雲則是草港國小校長退休,父子均為校長,果真不負進士第的美名。

丁家原本居住在菜園,後移居到美(米)市街,美市街的「協源號」與另一兄弟商店-「盛源號」近在咫尺,但因為地小,又是以經營店鋪的功能在運用,在人口(包括船頭行店夥與船員)漸增多後已不敷使用,乃在五福街的長興街買了第一座大宅(向兩位業主購入,即現今中山路9296),廿世中舉在此,「進士第」也是在此,祖祠也在此,後來因為廿一世陸續結婚生子(廿一世共有22位男丁、18位女性,第一位廿二世出生在1886),因此在五福街的泰興街,也就是今天的縣定古蹟「丁家大宅」(即中山路130134),向王氏兄弟購入另一座大宅,兩者格局面積接近,習慣上把長興街的大宅,稱為「舊店」或「舊協源」,在泰興街的大宅,也就是今天的丁家大宅,則稱為「新店」或「新協源」,原本位於美市街的店鋪,除繼續作為店鋪、倉庫,也作為店夥與船員們的住宿之處,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喪失了所有權。

丁家大宅的風華與沒落 也反映了鹿港興衰 

在日治末期,丁家大宅最為熱鬧,總共住了將近50人,戰後也曾一度人丁興旺,不久即因求學或就業等因素,丁家大宅也隨著鹿港的沒落而逐漸人口稀少,一度幾乎成為空屋。

早在1970年代初期,丁家即被列為古蹟保護區,政府曾委託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文建會也曾撥經費修繕,卻因地方政府不作為,多次撥款均被收回。直到九二一大地震,丁家大宅終因不敵強震而嚴重倒塌,一直拖到2003年才正式由文化局發包,兩年後正式修復完成對外開放。

子孫眾多的丁家,被列為古蹟,又經過長時期地方政府的不作為,家族中有沒有人反對被列入文資保存?

丁禎祥說,家族無人反對。加上後期整間宅院只剩他一家居住於此,他自己從小在此出生長大,對這個大宅院有很深厚的感情,不忍心看它傾頹,因此,自從修復完成後,他剛好也從教育界退休,就每天到老家來上班,12年來除了身體不適之外,從未間斷。

 
丁家大宅進門樓梯早期不見天街還在時閨女只能在樓上活動(左)。圖/陳婉真
丁禎祥設計的丁家大宅家徽茶杯(右)。圖/陳婉真

古蹟的維護很辛苦,丁校長是怎麼做到的?「像這種老房子如果沒有人居住,不出兩三年就會倒塌,很可惜。」丁校長除了「校長兼摃鐘」自己看顧老家之外,也找了一位他的郭姓學生幫忙,除了週一休館之外,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9:00到下午4:30,雖然前面兩間店面租給商家,依舊入不敷出,平均每年的營運費用約需百萬元左右,不够的部分,就靠親族捐款支應,他自己每年捐20萬。

丁禎祥老校長兼撞鐘  努力維護古厝 

為了永續維護,丁家成立了「彰化縣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協進會」,除定期開放外,每年都會舉辦志工培訓,有時會出借場所供作書畫展之用。

已經85高齡的丁校長最近身體狀況不佳,前不久還動過癌症手術兼作化療,「心有餘力不足啊。現在每天只能來一個上午,否則體力不支。以前自己騎腳踏車來上班,現在只能坐三輪車,走路也無法走太遠。」老校長感嘆說,很想把館長一職交給下一代,只是不知兒子的意願如何,更擔心因為親族之間越來越疏離,未來捐款情況可能越來越困難。

他也考慮過把整棟房子捐給政府,讓它能永遠保留。但自從去年兩次颱風,屋頂及木門多處受損,因為古蹟維修須報請縣府核可,事隔半年以上,聽說文化局以10萬元以內小型修復工程發包出去,卻至今未見前來修復。「他們再不來修,我們考慮自己修復,但也要文化局核可才行啊。」丁校長說。截至發稿為止,記者電話詢問文化局,迄未得到任何回覆。

彰化縣因為發展較早,文化資產豐富,卻因不屬六都,經費預算明顯偏少,導致文化局在文資保存方面趨向保守,卻也有丁禎祥校長這樣熱愛文資長期付出的人。

【彰化縣政府文化局來函照登】有關縣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災損修繕處理案之說明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