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女性和婚姻與家庭困境的兩部關鍵小說中,以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最為著名。同樣地,它們分別在《巴黎雜誌》上連載和〈俄羅斯公報〉上發表,都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轟動,並且引起了熱烈的爭論,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甚至,《包法利夫人》還被指控為淫穢之作,使得福樓拜遭人告上法院!
偏偏,不管是《包法利夫人》,或是《安娜․卡列尼娜》皆是呈現出當時的「社會現實」,也反映出值得讓人深刻省思的社會議題。尤其,福樓拜在闡述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狀態上,更是淋漓盡致。像是:本來是農場主人女兒的愛瑪,一直憧憬著浪漫的愛情。縱使,其父親將之送到教會學校裡頭學習淑女禮儀,以為將來做個大家閨秀做準備。但,愛瑪性喜「時尚」,崇尚「潮流」,這也為她無法在平靜的鄉下生活中安頓,做了完整的鋪陳……
愛瑪在文中,是一個崇尚中古世紀羅曼史的女人。從小因為研讀騎士文學,對於「英雄救美」的渴望,一直是她盾入愛情幻想的根源!為何人會用不斷的尋求戀愛感覺,來填充內心的空虛呢?似乎這是因為人們會對於記憶中、印象中的美好,給予最棒的評價。也因此,我們會用畢生來「追求」、「重溫」那個「美好時刻」。當愛瑪成為包法利夫人後,並未認知到這一點。尤其,當她對鄉間的單調生活感到厭倦,也對丈夫包法利的規律、無趣,無法忍受…… 這促使包法利夫人開始在鄰人間,尋求心靈契合與刺激的氣息,這在她的思考中,似乎是一種合理化的行為。
當然,不能說愛瑪對於內心的追求是錯誤的。不過,在涉及婚姻下的複雜度,或許就是讓世人感到爭議的地方!包法利夫人在不斷地向外追求的過程中,屢屢受傷。不過,也不減損其對於美好情慾的想像。如果說,她的拜金和合理化出軌的行為,是為了在封閉與囿限的社會中,找出一個自己可以揮灑的空間,那麼她必定終其一生都活在「想像」裡頭,無法自拔!這是最可悲的地方,也讓婚姻不再是神聖,變得可笑與充滿枷鎖……
到底為何,包法利夫人會從一個對婚姻抱持憧憬,而後毀棄了誓言,走向毀滅的道路呢?是為了尋求刺激?是對於婚姻失望?是在跟情夫的時尚派對中,得到滿足與偷歡的小確幸,才不禁深陷其中的嗎?而包法利先生,對其無盡的包容,似乎也並非因為家庭不美滿所造成,這原因似乎是出在「心靈並未契合」所致!然而,她與情夫間,真的如同她想像般地契合嗎?真相是在魚水交歡之後,紛紛走避。最後包法利夫人落得債台高築,只能自我了斷作結……
在安娜․卡列尼娜裡頭,也有著神似的身影。那是在一個眼眸之中,所投射出的異樣和目眩的情愫,進而攪亂了平靜的生活。卡列寧的寬恕,似乎成為捆綁住安娜˙卡列尼娜的麻繩,錯綜複雜,讓這份原以為可以快意離開的婚外戀,成為一樁悲劇。這份悲劇,或許是因為孤寂,也許是對於丈夫的復仇,也可能是為了懲罰情夫的意氣用事,而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安娜˙卡列尼娜並沒有在獲得愛情後,感到幸福!
相反地,原本的歡愉,被猜忌所填滿。安娜․卡列尼娜對情夫更加不放心,總是歇斯底里地發火著、抱怨著,這讓整個情勢翻轉,也把他推得更遠…… 而卡列寧的沉默和溫柔,卻讓她感到更加憤怒,安娜․卡列尼娜一方面對丈夫的寬宏大量感到羞恥與慚愧,另一方面又對情夫的閃避和對其他女性的親密與交好,感到失望及惶恐!深怕自己沒有人愛的心境,最終讓她選擇臥軌自殺,來引起眾人的注意,讓人不勝唏噓……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不同。她並非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頭遊走,而傾倒在財富與時尚的生活中目眩神迷。有趣的是,她是看透了權貴階級的虛偽與無趣,進而在乏味的日常中,發現了熾熱及刺激的光芒。這使其奮不顧身地往愛情的出口飛奔,期盼張臂擁抱的,會是幸福!但,一切都大出所料…… 在偷情中的快感離去後,更多的是痛苦與無奈,和失去所有的現實。人無法貪心,不能兩者都要,要名位、要地位、要金錢、要愛情、要孩子,這終將不可得,幻化成泡影,破散……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深刻地描繪出愛情、婚姻與家庭中,所面對的困境和兩難。在包法利夫人的想像中,她永遠期盼一個美好和夢幻的相遇與相伴;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世界裡,她期盼擁抱的,是那個熱烈、衝動與奇幻的戀愛過程,不過當面臨現實的磨難之時,顛倒與崩壞的世界,讓她失去了立足之地。最後,她們兩人都在了結自己的生命後,獲得了救贖!也許,這正是它們會成為不朽的巨著,流傳後世的關鍵。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