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凌情思】「看低」的思維文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凌情思】「看低」的思維文化

2018-02-26 16:20
2月初,有一則新聞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藝人宥勝因為女兒未收玩具,於是以撕爛玩具作為懲罰。很多人認為,這是典型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總以打、罵、威嚇等負面方法管教孩子,不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創,孩子也未必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更可能學會以暴力的方式處理事情,以及認為強欺弱是正常的事。(圖/創用CC授權,民報影像處理)
2月初,有一則新聞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藝人宥勝因為女兒未收玩具,於是以撕爛玩具作為懲罰。很多人認為,這是典型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總以打、罵、威嚇等負面方法管教孩子,不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創,孩子也未必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更可能學會以暴力的方式處理事情,以及認為強欺弱是正常的事。(圖/創用CC授權,民報影像處理)

2月初,有一則新聞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藝人宥勝因為女兒未收玩具,於是以撕爛玩具作為懲罰。很多人認為,這是典型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總以打、罵、威嚇等負面方法管教孩子,不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創,孩子也未必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更可能學會以暴力的方式處理事情,以及認為強欺弱是正常的事。

讀這些分析,讓我在難過中,不斷地點頭。不過,宥勝另有一個觀點卻少有人深入討論,但讓我擔心焦慮。他說:「我在旅行時研究不同國家的人,國際性格的研究,發現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

1948年,美國社會學家莫頓(Robert King Merton)發表一篇名為〈自證預言〉(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文章,首先提出「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也稱作自我應證預言或自我實現預言)的觀點:人們之先入為主的觀點與判斷,對事情狀況有錯誤的定義,激發出新的行為,於是,初始的觀點和判斷被實現了。這樣的效度,讓錯誤被延續下去,而預言的人,則會以實例來說明他自一開始就是對的。

莫頓的論述,與宥勝的觀點「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進一步從一個至今仍被視為重要的研究來理解。1970年,里斯特(Ray C. Rist)在《哈佛教育評論》(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發表〈社會階級和老師的期待:貧民區教育裡的自證預言〉(Social Class and Teacher Expectations: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in Ghetto Education)。這雖然是四十多年前的研究,但里斯特表示,當時的問題,現在仍然存在。

當年,他和另外兩位研究生跟著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文化人類學家,作歷時3年的質化研究。他們分別在不同的公立學校作觀察,沒想到3所學校全都只有黑人學生,不過,這也不必太驚訝,因為,當時的聖路易,種族隔離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連老師都是黑人。他們各自觀察一批孩子自幼稚園第1天到二年級結束。觀察地點,包括在學校和學童的家,一個禮拜有15個小時的觀察時間。整個研究沒有任何量化測驗或心理評估,只有在教室、遊戲運動場、客廳和公園之自然情境的行為觀察。

剛開學,幼稚園老師會獲得一些資料,一是學生的基本資料,二是學生家庭有接受社會福利補助的資料,三是訪談家長,獲取學生的健康資訊或父母關心的行為問題,如:尿床、說謊、偷竊、懶惰、愛打架等等。四是老師之間互相打聽學生的哥哥姊姊在學校的行為和學業上的表現情況,所以,通常剛開學時,都會有幾個孩子被某些老師預言是大麻煩。

開學後第8天,老師根據初步對學生的能力印象來分配學生固定的位子,並分成3桌。
第1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說標準美式英語。外表乾淨,衣服很新,沒有尿騷味。
第2桌:外表穿著也幾乎都很乾淨,有一兩位有尿騷味。
第3桌:說黑人英語,衣服很舊很髒,幾乎都有尿騷味。

這是以學生父母的經濟收入、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等因素在分桌。老師依據這些價值標準來評判學生,認定哪些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會有好表現,誰比較不可能。老師認為這些價值很重要,是因為她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相信某些行為和文化的特質,比在學校學習還重要,社會地位低就是失敗,也會導致孩子不會有成功的未來。

所以,這樣的分桌方式,就是老師認定哪些學生會學習和不會學習。而且,老師還將功課和數學問題,都寫在第1桌孩子前的黑板,使得第3桌的孩子看不到,當有孩子離開座位要去看清楚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數學題目和功課,老師卻要她回到座位坐好。甚至,這位坐在位子上的小女生再試圖將身體往左移要看清楚黑板,老師仍再次糾正她,要她乖乖坐好。也因為如此,到隔年5月時,除了老師只關注第1桌的學生,幾乎沒有和第2、第3桌的學生互動,也未讓他們參與班上活動,第2、第3桌的學生,也不再像剛開學一樣地想獲得老師的注意,和想要積極學習的行為。不過,第2、第3桌的學生仍在學習,但因為他們沒有表達的機會,所以老師不知道他們其實是有學習的。

這些學生不只不被老師重視(或者該說放棄),也同時被同儕排斥。第1桌的學生知道,老師認為他們比較優秀,對他們比較好,也感受到老師認為第2、第3桌的同學是比較劣等而不重要,所以會嘲笑和想要控制他們,模仿老師如何對待來自低社經家庭和父母教育程度差的同學。於是,同儕的嘲笑和老師的冷淡,造成第2、第3桌的學生有退縮的情況。

第2、第3桌的孩子們之間,在言語和肢體上也漸漸出現敵意,而且是學習老師和第1桌同學對待他們的方式與態度。比如:互叫彼此笨蛋、威脅要揍人。

開學之初,全班學生並沒有這些行為,是老師建立了一套差異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式,讓全班學生都接收學習。然,6月時,學期結束,老師說,我們班的學生只有少數是優秀的,整學期,第1桌的學生會一直有回應,對學習有興趣,了解在教室進行的課程,另外兩桌的學生像處在另一個世界,完全不知道教室裡的事。顯然地,有些學生就是能夠學習,有些就是不能,無關教學方法,有些學生就是低成就。

啊!多熟悉的想法觀點哪!藝人宥勝認為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就像這位老師認為有些學生就是天生無法學習和有成就,這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負面判斷,並以負面的方式對待。老師的冷漠忽視,造成孩子的學習表現更加落後、情緒退縮,以及出現語言和行為的暴力。那麼,一個孩子常被揍被打,他的行為表現會更好還是更差?會出現什麼情緒和行為的情況呢?

現在,要上一年級了,第2、第3桌的孩子有機會翻轉嗎?

由於幼稚園老師之不適切的教學時間分配,所以第1桌學生已經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因此,他們已經準備好來學習一年級的閱讀課程。然而,第2、第3桌的學生並未完成,所以他們必須在開學後補足幼稚園課程的學習。就這樣,決定了一年級老師會怎麼分組。

一年級老師有全部學生在幼稚園的學習成績資料,她將全班分成A、B、C 3桌,所有幼稚園第1桌的學生,加上2位新學生都是A桌。除了貝蒂,所有第2、第3桌學生都在B桌。貝蒂、9位留級生、4位新學生是C桌。

老師認為A桌學生具有成功的中產階級特質,B桌則是缺少了一些好特質,但是比C桌好。所以,她讓C桌和A桌B桌遠遠分開,與他們說話的態度,和幼稚園老師對第2、第3桌的學生說話的態度,是一模一樣。不過,委實不難理解,因為,這位老師也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想法和幼稚園老師是一樣的。

唉,真讓人感到沮喪,不是嗎?那,升上二年級呢?有機會遇到想法不同的老師嗎?

二年級老師也將全班分成3組,第1組叫做老虎,第2組叫做樞機主教,第3組叫做小丑(慘了,連組名都這麼有差別)。一年級在A桌的學生都在老虎組,B桌C桌的學生,在樞機主教這一組,小丑這一組有6位留級生加3位新同學。

二年級老師最看重的是閱讀能力,因此,以此作為分組的標準。老師有學生在幼稚園和一年級的成績單、IQ分數、家長職業、一年級學期末的閱讀能力測驗成績、語言老師的評估結果,以及幼稚園和一年級老師的非正式評估,所以,她免掉觀察的過程,直接以過去的成績表現來分組。

老虎組的閱讀能力最好,樞機主教組次之,小丑這組要重學一年級的閱讀。學校規定3組閱讀不同程度的書,老師也不會允許學生的個別閱讀,所以學生不能讀完一本書後,再繼續讀下一本書。於是,在低階閱讀組的學生,即使表現很好,他仍必須待在原來的組。這就是自證預言,學習慢的人就是要繼續學習慢。宥勝說:「發現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所以教養華人小孩,要一直揍、一直揍?

另外,老師對於學習力比較慢、比較沒有興趣學習的小丑組學生,以威權的管理方式對待他們,比老虎組的學生多上5倍。威權管理,讓學生的學習意願和表現,比民主管理來得差。這種行為控制的方法,比如:用棍子打學生、推學生坐下、推學生坐到地板上等等,都讓學生難有正面的學習經驗,並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於是,一種惡性循環就產生了。老師使用行為控制的方法,讓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然後老師就施以更多行為控制。老師當然更認定學習慢的學生,就是不能或不想學習,而學生就開始出現老師認為的破壞行為,比如:大聲講話、老師還沒說可以開始塗色,就先塗了起來、試圖要離開教室等等。然,事實是,老師給予學習慢的學生比較多的行為控制,未給予同等的關注和支持、言語的互動和鼓勵,以及教導的時間,而且還對他們有諷刺和仇視的行為,慢慢造成這些學生退怯、不想學習。

也許,藝人宥勝並沒有看見與理解到這種惡性循環。因為較多的華人父母仍停留在體罰小孩的教養層次,因此看似「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或者,許多華人父母只是喊著「愛的教育」,但不教養孩子或不願學習如何教養小孩,就真讓人覺得這些孩子欠管教,於是,許多人就有宥勝的類似觀點:「這些孩子非常需要揍!」

最後,研究者里斯特認為,也許,對於也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二年級老師而言,她至少要保住一組學生不會流浪到街頭,因此,和其他同學分開,才不會受到壞的影響,而有機會成為社會的中產階級。所以,這些有相同觀念的老師們,可能認為保住一組學生是他們的責任,於是,保持階級隔離也成了必要。然,維持社會裡的階級制度必須仰賴傳承一些價值觀與態度,所以,她們也不斷地給予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一些暗示,高社會地位與有成就的人,是如何對待低社會地位和失敗的人。

這份3年的觀察研究,真讓人不寒而慄!這些孩子們的人生,在幼稚園開學後第8天就被預言,然後慢慢地,在老師們的價值觀裡,他們實現了老師們的預言:果然,來自低社經家庭、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孩子,就是失敗者,在課業學習上不會有成就。

其實,藝人宥勝也不是第一個說出深具偏見之族群觀點的人。2009年,藝人成龍在博鰲論壇被問到對文化與自由的看法,他表示:「有自由好?還是沒自由好?我現在已經很混亂。太自由了,就變成香港今天這個樣子,很亂;而且變成台灣這個樣子,也很亂。我慢慢覺得,我們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和「中國人是需要管的」,都是認為從小孩到大人,華人都不能自律守規矩。老實說,我還真聽過不少人有這樣的看法。這不只顯示許多人仍認為父權、威權很重要和很有用,而且,他們就和那3位老師一樣,認為有些人就是有劣根性,本質差,不可能成長改變。在政治上,則認為人有階級之分,許多人是不具有權利和優秀者平起平坐,因此,人生而平等的民主,顯得可笑。

當然,像替威權政府說話、支持獨裁暴力的政府體制之說法:「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也很可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畢竟,在人有優劣差別、階級分明的獨裁國家,自己若沒被歸在紅五類,恐要痛苦黑到死。

還有,就算說出「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之看法,並不是因為知道自證預言的力量,而企圖洗腦中國人不要追求民主,但卻給予中國共產黨一個可以去實現預言的支持力量。比如:那法輪功會員在傳達封建思想,反對中國政府,不管一管、壓一壓怎行?或者:什麼《零八憲章》,想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是要煽動顛覆政府嗎?中國人果然需要管,要不然政府都沒了!

在中國的那片土地上,數千年來,的確沒有真正民主自由過,所以我會說:「中國人需要學習民主自由的思想」,期許這個國家的人民可以獲得自由,走向文明,過得更好。若因為欠缺民主自由的思想與素養,就認為一群人沒有資格享有民主自由與人權,還是要待在破舊臭的獨裁體制裡比較合適,那麼成龍們還真該多讀點世界歷史,哪個民主國家不是跌跌撞撞走來,慢慢成長茁壯為現在的模樣?而且,還繼續努力不懈,希望變得更好啊!

拜託,請別再說「華人小孩非常需要揍」和「中國人是需要管的」等等之偏見與歧視的話語。除了這種「看低」的思維太殘酷,對於問題本身,絕對難有好的結果。

 

(責任編輯:Elinor Wu)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