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星期三就美國學術機構被外國情報機構滲透舉行聽證。在聽證會上,美國議員擔心,中國學術間諜正滲透美國各個高校獲取科學技術,威脅著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在國會作證的專家指出,中國政府吸引海外人才回歸的「千人計劃」等為美國科技被盜竊提供了「潛在動機」。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下屬的監管和科研技術小組星期三以「學者還是間諜:以美國科技和發展為目標的外國計劃」為題舉行共同聽證。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主席,德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拉馬爾·史密斯(Lamar Smith)在聽證會致開幕詞說,外國試圖接觸和盜取美國的研究和發展成果,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帶來威脅。他特別提到,多年來,中國一直積極瞄準了美國學術機構的研發部門。
他說:「中國政府很明確自己的長期目標--他們要在科學和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全球的主導地位。只是中國的手段不是那麼露骨。他們的辦法包括盜取美國公司的機密信息以及技術秘密,發動網路襲擊,以及用其他方式的間諜活動來威脅我們的國家安全。他們還在我們的研究型大學裡安插潛伏間諜來盜取我們突破性的科研結果。」
他說,中國的間諜活動一般集中人工智能、醫藥科學和國家安全方面。史密斯說,但是,美國學術機構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也不願意採取防禦措施來保護自己的研究工作,大學的科學資產以及美國納稅人的投資。
專家:中國政府的人才計劃為盜竊研發成果提供了潛在動機
丹尼爾•戈爾登(Daniel Golden)是《間諜學院: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和外國情報機構如何暗中利用美國大學》一書的作者。他星期三在國會作證時說,美國大學的全球化,外國學生和教授的湧入以及美國人在國外的學習、教學和會議交流,已經使美國的高等教育成為國際間諜戰的前線。
他說,中國在尋求美國高校的研發機密方面尤其積極。他說,教育全球化,特別學術間諜在中國向西方開放,並於1978年開始向美國派送學生後開始增加。他說,中國當時的目的就是要在科技上趕上美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留美學生現在大約佔在美國的國際學生的三分之一。戈爾登說,雖然絕大部分中國學生對美國並不構成威脅,並為美國的大學生活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角度,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涉嫌間諜活動並被美國法院起訴。
他說,在他為他的書做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2000年以來,至少30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被美國法庭以經濟間諜、盜竊商業秘密以及類似的罪名被起訴,他們的研究生學校包括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以及康納爾等名校。
戈爾登在作證中特別提到杜克大學中國超材料博士生劉若鵬剽竊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隱身衣」研究成果的事例,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說,中國吸引海外華裔人才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以及後來的「千人計劃」更是為美國科研成果被盜提供了潛在動機。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在聽證會上說,中國通過孔子學院來擴大自己的軟實力以及長期的影響力,並試圖影響美國下一代的領導人。另外,中國還試圖通過向美國高校提供資金,打造情報收集和影響政治進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