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牛的精神簡單來講就是「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被稱為水牛伯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今應邀出席新港鄉頂菜園農村博物館為重現牛墟市集的石雕揭牌。
從小就幫忙農務的游錫堃以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他牛是家族成員一份子,所以過年有壓歲錢,冬至也會給牛吃湯圓。他引用「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八個字,形容對農業有很大貢獻的台灣水牛精神。
游錫堃並有感而發的說,看到牛就很歡喜,但現在農作機械化,水牛用不上,水牛過去為台灣貢獻,但當前時代,水牛漸漸的失去戰場,他也深覺不忍。他在致詞時並強調,緬懷先民的辛苦,牛對台灣的貢獻非常大,咱應該要感念。
將代表嘉義縣參加全國金牌社區大賽的頂菜園發展協會,20日在頂菜園農村博物館舉辦「看誰最牛-2021牛墟在頂菜園」活動,吸引許多老一輩的民眾攜家帶眷回憶早年逛牛墟的情境。
以農村園區名聞全台的新港鄉頂菜園農村博物館,20日重現早年的牛墟場景,牛墟是農業社會定期舉行、買賣交易牛隻的場所,牛販的買賣吆喝聲和牛隻交易,吸引人群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具規模性的牛墟市集。
牛墟是早期農業社會非常重要的市集,根據史料記載,牛墟在台灣至少有180年以上歷史,全盛時期(1931年)全台有84處牛墟,每天牛隻交易量最多有1000頭以上。
隨著時代的變遷,工商業逐漸取代農業社會,目前較具規模的牛墟僅存北港、善化和鹽水三處,而且已無牛隻交易,而是轉型為具有鄉村氣息的農村市集。
頂菜園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惠指出,為何現在的牛墟沒有牛?因為古老的農機具已在農村消失,動力農耕工具取代傳統的四輪牛車,早期牛墟以耕牛交易為主,演變到今天變成是肉用牛的買賣,牛墟已失去最原始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