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減香爭議延燒!數百名學者連署呼籲:勿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減香爭議延燒!數百名學者連署呼籲:勿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2017-07-22 10:48
政府厲行「減香」政策,猶如放了一把大火,不僅燒到自己,也激起公民社會強力反彈。圖/取自「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臉書
政府厲行「減香」政策,猶如放了一把大火,不僅燒到自己,也激起公民社會強力反彈。圖/取自「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臉書

23日「眾神上凱道」活動進入倒數,包括國際漢學家柯若樸(Philip Clart)、慈濟大學教授林美容、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中研院民族學所長胡台麗、中研院台灣史所長謝國興、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彭瑞金、資深人類學者黃美英、知名民俗研究者劉還月等七百多個學術界人士、民俗文化工作者、青年研究者、社會人士、民間團體,連署一份〈學術文化界支持民俗宗教自主發展之聲明〉,呼籲政府「應即刻停止現有不當干預、汙名化民間信仰之操作,還給民間社會自主、自理之自由」。

連署聲明指出,風俗變遷有其內在邏輯,需要較長時間社會變遷調適與變化,不應也不能由政府單位積極策動。目前諸多以環保之名的「改變風俗」施政,缺乏嚴謹學術對話基礎,與獨裁時期透過官方力量以迷信、鋪張、環保為理由的社會控制手段如出一轍,實非社稷之福。

聲明認為,民俗為社會累積之重要文化養分,在全球思潮重視在地文化生命力時刻,政府理應更為重視民俗發展、尊重民間文化,勿以污名化方式箝制民間信仰,乃至於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學術文化界支持民俗宗教自主發展之聲明連署〉全文如下:
各位先進:
近來因政府積極投入管理金、香、炮議題,於台灣民間社會引起不同程度之反應,並因去年(2016)由環保署提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大型民俗(宗教)活動空氣污染預防指引」等規範,引起零星陳抗;今年(2017)又於「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中,標舉推動「改變風俗習慣管制」為防治空污要項之一,日前甚至由雲林縣環保局開始進行寺廟室內空氣品質調測,引起民間信仰社會恐慌。

事實上,晚近中央政府與數個地方政府,針對民間信仰活動經常性提出之管控政策,已有明顯矯枉過正之實,諸如針對燒金、放鞭炮開出重金罰單,或透過公文方式誘導寺廟封爐,乃至於以各類傳媒方式散布未經嚴謹證實之數據,先污名化民間信仰儀式,再搭配各種調查宮廟的騷擾行為,迫使寺廟管理人配合政策,意圖透過公權力「移風易俗」。

這些現有諸多名為「替代」或「鼓勵」之政策方式,往往缺乏文化脈絡之理解認識,或是未經嚴謹研究與對話討論,罔顧台灣民間文化發展自主性。透過國家機器強行干預民俗發展之行為,絕非珍重國家民俗文化之作為。更何況諸多寺廟自1990年代起,即因古蹟維護、環保理由等,主動減爐、減香,時至今日已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政府單位從不重視民俗自理之可能,頻繁透過各種手段介入民間信仰,已造成民間社會嚴重反彈,並凝聚化成行動。

基於學者社會責任與尊重民俗社會發展自主性,我們實不願見台灣本土民間價值觀因不當政策干預驟然消失,特發起本連署聲明,聲援民間社會行動,亦期待政府正視民間文化自主性之必要,以下為聲明內容:

▍公開聲明 ▍
一、風俗變遷有其內在邏輯,需要較長時間社會變遷調適與變化,不應也不能由政府單位積極策動,目前諸多以環保之名的「改變風俗」施政,缺乏嚴謹學術對話基礎,與獨裁時期透過官方力量以迷信、鋪張、環保為理由的社會控制手段如出一轍,實非社稷之福。
二、民俗為社會累積之重要文化養分,在全球思潮重視在地文化生命力時刻,政府理應更為重視民俗發展、尊重民間文化,勿以污名化方式箝制民間信仰,乃至於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三、應即刻停止現有不當干預、汙名化民間信仰之操作,還給民間社會自主、自理之自由。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