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紀念先烈 乙未戰爭121周年 客委會辦特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紀念先烈 乙未戰爭121周年 客委會辦特展

 2016-08-21 14:07
乙未八卦山戰役碑誌。圖/陳婉真
乙未八卦山戰役碑誌。圖/陳婉真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自20日起,在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苗栗園區,舉辦「義薄雲天:乙未保台特展」,展期長達1年多,到明年9月18日截止。是該園區第二特展室的常設展覽。

客委會在開幕新聞稿中說,客家文化的特色,尤其是忠義團結的客家精神在乙未戰爭表露無遺。1895年的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延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最慘重的戰爭。客家族群投入最多人力、物力,不分男女,全力投入一場又一場的抗日保衛戰。

客委會說,本次特展邀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台灣文獻館等6個單位提供珍貴史料、文獻、文物,從「日軍侵台」、「台灣的割讓」、「客家軍的義民精神」、「客家精神的文化記憶」等四個主題,帶領觀眾重返乙未戰爭的歷史,以及介紹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百年前驍勇善戰的客家軍,以及他們捍衛土地與家園的堅韌精神。

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親自到場主持開幕式,接著邊看展覽,邊由導覽員解說。當主委問及吳湯興死在哪裡時,導覽員一時竟然答不上來。

在中國人的史觀裡,歷史上只有甲午戰爭,沒有乙未戰爭。就連乙未戰爭後,鹿港進士蔡德芳也帶著兒子蔡穀仁舉家遷回中國廈門。去年蔡穀仁的孫女蔡靜彬來台灣自由行,特地到八卦山下的節孝祠看祖父遺留下來的碑文時,也只知道甲午戰爭後祖先遷回廈門,完全不知在乙未戰爭中,曾祖父一家遭受到家破人亡之痛。那是一場不分福佬客家,無分男女,一起挺身抵抗的英勇史詩。

甲午戰爭明明是日本和中國在離台灣最遙遠的北方開戰,中國戰敗後,卻把和戰爭完全扯不上邊的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鹿港宿儒洪棄生為此改名,閉戶著書。其中《瀛海偕亡記》就是在記錄乙未戰爭的過程,序文一開頭就說:「自古國之將亡,必先棄民,棄民者民亦棄之。」果然,16年後清國滅亡。

他在寫完乙未戰爭後的感想說:「自和約換,天下皆以蕞爾一島,俯首帖耳,屈服外國淫威之下矣。而烏知民主唐景崧一去,散軍、民軍血戰者六閱月;提督劉永福再去,民眾、土匪血戰者五越年,糜無盡英毅之軀于礟火刀戚之中,而無名無功……然使其時而有一國一人焉,稍稍接濟其間,則反敗為功,若荷蘭之視比利時、希臘之離土耳其,未可知也。」

清國官方對台灣人民的求援不但不予理會,反而認為「台抗京危」,意指台灣如果有所反抗,會危及北京;並通電東南各省,不得聲援台灣人的武裝抗日,當然也對列強表達同樣的態度,以致台灣民主國孤立無援。唐景崧只當了十日總統就喬裝成老嫗逃亡,留下一句「阿婆浪港」的台灣俚語。

相較於官方的怯弱,民間的武裝抗日卻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在台灣史上第一次扺抗外侮的獨立戰爭中,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卻在日本及國民黨前後兩個外來統治者刻意掩蓋之下,鮮為人知。

客家義勇軍中,以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為首。其中姜紹祖死於十八尖山之役,得年22歲;吳湯興在八卦山之役,戰死於彰化城東門外,吳妻投水而死,吳湯興時年36歲。

彰化宿儒吳德功在《讓臺記》中,對於吳湯興和徐驤兩人的描述最是令人感嘆:

「自日軍破新竹以後,戰死者不知凡幾。如吳湯興、徐驤輩,始則樹義旗於苗栗,一戰於大湖口,再戰於苗栗頭份,三戰於八卦山,妻亡子死,破家亡產。旋奉到劉軍門(筆者按:劉永福)之命,領兵守斗六要隘,卒死於亂軍之中,尸骸委諸溪谷。此二人既非有官守之責,又非巨富之家,亦欲効愚誠於舊君者,其歷境之慘苦,至今人猶憫之!」

尸骸委諸曾文溪谷的徐驤,那一年也只有38歲。

一邊是官兵怯戰逃亡,人民自己組成的雜牌軍,以身邊隨手取得的「竹篙罩菜刀」捨命奮戰;一邊是打敗清國、具有現代裝備的新興帝國,由近衛師團陸軍中將白北川宮能久親王領3萬大軍來台,雙方對戰,勝負早在預料之中。

然而,經過全島激戰後,日軍損失超乎預期。根據靖國神社資料,日軍在乙未戰爭戰死人數上看至1,436人(不包含病死及意外事故死亡)。台灣人則估計至少有1萬4千人以上。

表面上,正面迎戰的台灣義勇軍已經消滅,實則各地斬木揭竿而起者,處處皆是。根據《瀛海偕亡記》的說法,日本在1896、1897年之交,一度考慮退還台灣給清國,但清國因要籌償遼東半島,無力贖回台灣。避居中國的台灣富紳考慮捐資,富紳林維源同意捐4百萬,估計其他台灣富室又可得數百萬,清廷只要再支付千餘萬即可,並商議由英國總領事居間促成。

此事經總理各國衙門和清國商議,清廷詢問兩廣總督李鴻章,得到的意見是:「得之不能守,形勢緊要,不比遼東,議不可。」於是台灣再度被清國棄之不顧。

吳德功在《讓臺記》結語中說:

「當和議協約之時,台民呼天愴地,電奏乞哀。中朝以瀋陽為陵寢重地、京師為宗社攸關答之,是亡一台灣,可以保全東三省,而京師可高枕而臥,中國金甌微缺而已……是台人為中朝之棄民,痛癢無關,其去留似可以自便也。」

他形容乙未戰士的英勇說:「背城一戰,或斷將軍之頭,或效睢陽之烈,肝腦塗地,徒委諸白楊衰草之間。中朝未下旌忠之詔,豈不哀哉!」

真正的悲哀,應是後世子孫對這些先人奮勇保鄉衛土史實的無知吧。號稱台灣本土政權的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是否該還原這些史實、建立國家級的紀念園區,至少第一步將乙未戰爭最大規模的八卦山之役、彰化城破、黑旗軍將領吳彭年陣亡、吳湯興一家戰死或自殺的那一天8月29日(農曆7月9日),訂為乙未保台紀念日,也算對於這些先人遲來的致敬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