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已久的教育部課綱微調,從2014年教育部強勢通過高中課綱微調後,造成200多人包圍教育部。近來又再度掀起民間團體、教師、家長等各界的抨擊,要抵制、拒絕微調後的臺灣史課綱,民眾關注下一代的教育,而究竟課綱微調到底調了什麼?新舊版差異是什麼?
一、早期台灣
第一單元有五處變動,其中,強化「漢人來台」。外界質疑認為,這是強調「與中國的歷史連帶」,並會對大航海時代內容產生排擠效應。不過,也有另個一角度的聲音,移墾漢人湧入,確實是當時臺灣人口結構重要變遷。
二、清朝統治時期
1. 將「清代」改為「清廷」,強調政策施為的政治實體。在批評者眼中,此舉為強調大清國(中國)的對台統治。課綱中所列出的幾個政策,哪些真的是「朝廷」議定的,哪些則是台灣府決定的?2. 把原課綱就有的鴉片戰爭、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串起來,是否畫蛇添足?3.將「中法戰爭」超展開,強調劉銘傳領政期間「官民一體,在淡水擊退法軍」的事件。4. 強調清治之下台灣的「現代化建設」,如電報、學校、鐵路。
三、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1. 標題添加「殖民」。2. 調整敘事順序。3. 加入日本時代台灣與中國,如革命黨來台尋求支持,以及五四運動對台影響。4. 淡化日本對台建設的內容,強調日商壟斷與經濟剝削。
四、中華民國時期:當代台灣
現課綱原採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個向度書寫,但新版課綱將社會、文化合併於第四段,並將政治經濟的變遷,依時序分成「光復台灣與政府遷臺」,民國40-60年代,以及民國60年以後三大段。
以下兩張表中,第一張列出現行課綱。當中可以在新版課綱找到的字以深綠色標記,完全刪除的內容以灰色標記。沒有特殊標記者,代表在新版課綱找不到對應文字,但能找到相關內容。
第二張表顯示新版課綱,當中沿用現行課綱的字串以亮綠色表示 (對應到前表深綠色),新增內容/文字以黃色表示。
長期關注教改的部落客經營者Albert Tzeng撰文發表文章,引發熱議。資料擷取自部落客經營者Albert Tzeng(作者載明:自由轉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