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的台灣文學品牌計畫 ,將逐年演出並推廣「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金典獎作品,今年與「盜火劇團」合作推出2015年得獎作品《吉卜拉》舞台劇,將文學作品立體化,呈現於舞台上,明天全台首演將於台南亮相,台文館今(24)日舉行演出前記者會,台文館蕭淑貞副館長表示,「台灣文學獎」得獎作品能夠回到台文館進行首演,並突破演講廳的空間限制進行呈現,意義非凡。
2015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金典獎《吉卜拉》首度搬演,本週在台南首演,11月25、26日下午2點半於台文館演講廳演出2場,此劇10月17日在台文館官網上午9時開放網路報名,兩場皆如演唱會搶票般立即秒殺,受到民眾關注與期待,並獲專家好評。
《吉卜拉》是一個關於外籍看護,帶著阿嬤逃亡的故事。劇中的女主角娜蒂是個外籍看護,她獨力看護一個年老失能、又在鄉下獨居的老阿嬤。阿嬤是在這個異國世界中,唯一能和她溝通的人,在準備逃跑之前,因為終究放心不下阿嬤,而帶著阿嬤一起走,這個舉動引起諸多的誤解與荒謬的結果,在逃跑的路程中,遇上社運青年V羅,她們一路不斷向北,究竟要抵達何方…?
「吉卜拉」是一種定位工具,對每日要向麥加方向朝拜五次的伊斯蘭教徒而言,「吉卜拉」至為重要,有了它,無論身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準確找出聖城麥加的方向。然而,朝聖者隨身必備的吉卜拉,在《吉卜拉》這部劇本中,卻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後,東南亞移工離散的象徵。
《吉卜拉》劇作家沈琬婷,創作靈感來自於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她發現家中的長輩與看護之間存在著一種專屬於他們的溝通模式,並擁有十分親近的關係,以此作為素材,創作了這個關於外籍看護,帶著阿嬤逃亡的故事。
2015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劇本金典獎評審邱坤良表示,本劇將流傳於印尼民間的女神故事,與說故事者自身經驗相結合,並潛藏對主角命運的感慨,也將作品重心聚攏在主角娜蒂身上,發人省思。
《吉卜拉》劇照。圖/台灣文學館提供
北藝大戲劇學院教授鍾明德指出,從南洋的看護者,尤其文化的隔閡,被誤會成綁架嫌疑犯,無從辯解無從申訴,看了心酸。
演出團隊「盜火劇團」由留法導演謝東寧於2013年所創立,效法希臘神話英雄普羅米修斯「盜火」造福人類,企圖以劇場力量,走入人群、影響社會,期待透過劇場,能夠反映社會真實、土地情感,並以全球的視野觀看。
此次《吉卜拉》舞台劇由謝東寧親自擔綱導演,並邀請堅強的演員陣容,女主角外籍看護娜蒂,由來自越南的新住民、曾經參與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電影《愛琳娜》的陳秋柳,劇場影視兩棲資深演員吳碧蓮飾演阿嬤,及其國小的女兒鄭琬諠共同飾演。
蕭淑貞副館長也呼籲有興趣的劇團先行準備,參與2018年館方的演出劇團徵選計畫,明年演出劇本是2016年劇本創作金典獎〈閉上雙眼是種罪〉(作者:太陽卒),2017年「台灣文學獎」也即將於12月9日進行贈獎典禮。
《吉卜拉》劇照。圖/台灣文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