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布蘭登堡前抗議北京冬奧會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布蘭登堡前抗議北京冬奧會

 2022-02-08 15:05
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當天柏林的布蘭登堡城門前聚集了各種人權組織舉行抗議活動。圖/Michael Leh提供
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當天柏林的布蘭登堡城門前聚集了各種人權組織舉行抗議活動。圖/Michael Leh提供

奧運與世界有個約定:奧林匹克精神是和平、友誼、團結和公平,而北京政府的言行舉止作為,與奧運精神格格不入。

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抵制北京冬奧會

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的這一天,德國柏林布蘭登堡門前,聚集了搖旗吶喊的人群,口號聲聲、響徹雲霄。北京冬奧會欠世界一個明確的交代:種族迫害、剝奪民主法制,哪來的公平?軍機軍艦繞台擾台,何以談和平?香港人、台灣人、維吾爾人、西藏人、南蒙古人、中國民主宗教異議等人士們,世人有感受到奧運精神的「友誼」與「團結」嗎?

受壓迫民族協會負責人謝德勒爾(Hanno Schedler)主持了本次集會活動。參加集會的有:國際西藏運動德國分部的執行主任凱 •米勒(Kai Müller),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副主席、歐洲之聲社長廖天琪、西藏倡議執行主任丹增·佐赫鮑爾(Tenzyn Zöchbauer),香港人在德協會秘書長Amy Siu,國際人權協會負責人米歇爾•雷(Michael Leh)等,藏、維、蒙、香港、台灣、大陸等11個社團組織聚集在一起,這是一支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抵抗中共邪惡勢力的多民族陣營,代表各民族的聲音譴責中共政府。


國際人權協會的米歇爾•雷(Michael Leh)(右2)說,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囚禁致死的國家,不配舉辦奧運。右1是越南反對共產暴政組織的一位女性代表。圖/Michael Leh,田牧合成

藏人的聲音:我們為什麽站在這裡?我們失去了家園,西藏被中共占領了六十餘年,我們回不了家園,達賴喇嘛尊者也回不去了。今天,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北京冬奧會的一舉一動,中國政府應該對西藏人民有個明確的交待。

維吾爾人的聲音:中共長期占領了維吾爾族群居的地方,還借「教育營」之名大批關押維族人民,對他們禁足與洗腦,施行現代社會已經絕跡的種族滅絕迫害。


維吾爾人組織和西藏組織舉著「停止種族滅絕」的橫幅。圖/Michael Leh提供

香港人的聲音:中共實施《國安法》,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違反人權與法制,香港的新聞媒體遭遇史無前例的打壓,紛紛被迫關閉,香港的言論、新聞自由環境蕩然無存,為維護香港原本的自由與法制,我們要求中共政府還我自由!還我民主!還我法制!


左起:香港人在德國協會的Amy Siu,國際人權組織的Stefan,廖天琪。圖/Michael Leh,田牧合成

中國政府不配舉辦冬奧會

廖天琪說道:我是堅決抵制北京冬奧會的,中國糟糕的人權狀況,中國的強權霸淩,與奧運精神格格不入,奧運倡導「公平」,中國有何公平可言,我的一些筆會同事,因言論、因文字而獲罪,中共揮舞著「文字獄」大棒肆虐,至今還有數百筆友身陷中國鐵窗,像劉曉波、楊同彥等筆友,最後在牢獄中含冤去世。

全世界在吶喊、在警告:台海戰事一觸即發!但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為什麽熟視無睹呢?習近平一邊表示: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奧運精神同樣是百年倡導「和平」,而另一邊中共解放軍卻派出大批軍機繞台擾台,去年甚至一天派出了56架軍機侵擾與威懾台灣人民。中國的軍事行動,不僅威脅到台海區域性的穩定,而且還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和諧與和平。

習近平政府以中國人的名義欺壓藏族、維族、蒙古族的人,犯下反人類罪,這個十字架不是中國人該背的,我們要阻止中共犯罪,製造民族仇恨。

集會結束後,柏林電視台還專門追到火車站採訪了廖天琪,在該台的晚間新聞報導。


廖天琪(左2)和田牧(左3)舉著歐洲之聲的橫幅參加抗議。圖/田牧提供

巴赫欠世界一個公開交待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虧欠了香港人、台灣人、藏人、維吾爾人、南蒙古人、中國人一個承諾與交待:為了維護奧運精神,必須要求中國政府立即恢復香港民主與法制、「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資本主義體制;立即撤走台海周邊的中共軍機軍艦,歸還台灣人民一個和平與安全的自由環境;懲辦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常委書記陳全國等一批中共官僚近年來強加於新疆地區維吾爾人民的人權侵犯與迫害;歸還西藏人、南蒙古人的民族獨立,及恢復與保護民族民俗與宗教文化。

因言獲罪,更是現代文明與法治社會的恥辱,巴赫應該要求中國政府立即釋放在中國牢獄中因言獲罪的王炳章、伊力哈木、秦永敏、王怡、郭飛雄、張展等一切政治犯。

集會的抗議之聲傳遞給世界,也傳遞給中共專制政權,結束專制!結束迫害!結束種族迫害!結束奴役香港!結束威脅恐嚇台灣!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