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禁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禁書

 2020-01-28 12:15
為了應付警備總部的追緝,鄭南榕經常改變雜誌的名稱,有時候是先鋒雜誌,或者是進步,或是自由,發行人名稱也經常改變。圖/取自維基百科
為了應付警備總部的追緝,鄭南榕經常改變雜誌的名稱,有時候是先鋒雜誌,或者是進步,或是自由,發行人名稱也經常改變。圖/取自維基百科

父親火葬那一天,天空灰灰濛濛的,在家裡做完告別式,封棺之前,我把父親生前最喜歡的書,擺進棺木裡,這些書,在過去被稱為禁書,或稱作反對國民黨政府雜誌,可能因為潮濕的關係,有不少書的封面已經泛黃,包括黃信介的《台灣政論》,鄭南榕的「時代系列」,陳水扁的「蓬萊島系列」,尤其是鄭南榕的「時代系列」,為了應付警備總部的追緝,鄭南榕先生經常改變雜誌的名稱,有時候是先鋒雜誌,或者是進步,或是自由,發行人名稱也經常改變,南榕讀大學時,我和他有數次在校園見過面,可惜認識不深,等到進入社會,才知道他為台灣社會做了不少工作。

父親在中壯年,因為牢獄之災的折磨,身體健康大不如前,所以,也降低了出門的活動,除非要到醫院進行洗腎,一周兩個上午的洗腎,佔用了父親大部分時間,剩下的時間就是閱讀,他最愛看的黨外雜誌,成為晚年的最愛,如果遇到選舉政見場,父親也會拜託我開車,拖著逐漸走下坡的身體,到場聆聽或者捐款。

父親討厭國民黨政權是因為228事件,1945年年底,父親放棄沒讀完的學業,剛從日本回國,才隔一年就發生228事件,市井上不斷流傳國民黨要抓去日本讀書的人,祖父特別拜託南部山區的朋友,讓父親上山躲藏,才可以逃過一劫,從此,種下父親對國民黨的厭惡和恐懼,後來父親為了生活,進入政府部門,但是,我總認為父親內心一定充滿壓抑,有一段時間,父親認識了高雄縣余登發老縣長,才看到父親臉上有些笑容,可能遇到政治知音吧,我還記得,有一次父親和我到橋頭探望老縣長,他們倆人大聲談論政治,我就在一旁聆聽,那是我對台灣政治的初次啟蒙,老縣長經常用步行,從橋頭走到高雄,有一次我在途中看見他,要開車載他一程,還被他拒絕,有一年,父親要我去八卦寮探望老縣長,沒料到一周後,老縣長卻發生意外死亡,如今還是懸案。

賣禁書會被抓去坐牢

父親總會記住黨外政治雜誌出版時間,然後拜託我出門去購買,當時,這些反對國民黨禁書,只有在大舞台旁邊地攤書攤才買的到,賣書老闆也很有眼力,必須有能力分辨買書的人,是不是警備總部派來的便衣,否則就會坐牢,失去一切財產,有時候,我到書攤上,看到老闆當場拒絕很多要買書的人,等到這些人剛剛走開,我趨前去買的時候,老闆會說「剛剛那一位是抓耙子,我不會賣給他自找麻煩」,或許,我的外表一看,就是書卷氣的青年,所以,通常不會遇到阻礙,老闆看到我來了,就會說,新貨來了,有時候來了一本,有時候不同封面的好幾本一起到,老闆很熟練從地攤的底層抽出雜誌,然後外面用舊報紙偽裝一下,才交給我,尤其是農曆過年前,為了年假期間,忠實讀者可以看飽看滿,總是出版特刊專輯,雜誌就像書本一樣厚,我就一次買幾本,讓父親過年打發時間。

這些還被視為禁書的雜誌,父親看完後,卻不敢亂丟,害怕替自己或別人帶來麻煩,幸好家裡有一個地下室,充當這些雜誌的保管處,地下室裡,還堆著日語的書籍,如馬克思《資本論》,大川周明寫的《亞細亞論》,描寫日本軍國主義思想,那是父親從日本帶回來的書,父親在日本時候,研讀的是財經,這些書在日本不是禁書,但是,台灣還是禁書。

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全台進行好幾次大搜捕,但是,禁書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1988年,台灣解嚴後,思想仍然受禁錮,一直到1992年,經過多次人民街頭抗爭,所謂刑法一百條才廢除,台灣的言論犯罪,才正式走入歷史,禁書不必掩藏了,可以公開販賣,也許因為不查禁了,所以,看書的人反而減少了,而且,很多反對政府或主張台灣獨立的言論,也已經可以在報紙上出現,黨外的力量,經過組織政黨後,成為新的一股力量,許多政治受難者或遺孀,也透過選舉,站上政治舞台,這類雜誌的吸引力,也自然消退了,隔了沒多久,大舞台那些地下書攤,也紛紛關門了,結束了一個禁書買賣的時代,李登輝執政後,台灣社會的緊張壓力,也因此可以得到釋放。

我把這些禁書擺進父親的棺木,發現手上還有三本《美麗島》雜誌,這是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前,發行的三本,算來已經是紀念物了,心理猶豫了一下,是否應該留著,我想起那三本書是在事件發生前,從大同路美麗島雜誌社購買的,買到書,我在天橋上看著中山路上的遊行,目睹了遊行隊伍與警方衝突,我拍下一些照片後,才回到報社寫稿,這三本書是最好的回憶。

最後,我還是決定把書燒了,父親走了,也帶走一個充滿壓抑的時代,那些禁書,成為那個失去自由的老台灣,最寶貴的印記,也祈禱台灣可以永遠不必重回那個禁書時代。

(原載2019台灣文學夏季號,作者授權轉載)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