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巡田水遊記】龜山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巡田水遊記】龜山島

 2014-12-06 05:47
外貌酷似龜的龜山島(宜蘭縣縣政府提供)。
外貌酷似龜的龜山島(宜蘭縣縣政府提供)。

前言:

本系列遊記,以「巡田水」的心情遊宜蘭。

農夫阿伯晨昏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肩掛鋤頭,在田畦間走來走去,有時挖開泥堆,讓田裡水流出;有時堆積泥土,堵死流水,讓田園充滿灌水。這種呵護田園的用心,期望作物旺盛的努力,日復一日,並視為慣常,這就是「巡田水」的精神。(系列25)​

因地勢顯要,龜山島被列為軍事重地,美麗的她,就宛如蒙上面紗的神秘女郎‧‧‧

讓許多人無緣識得她的一切。現在,龜山島開放觀光,想一探她那特殊、豐富且原始的生態資源嗎?

龜山島一名龜山嶼,位於宜蘭東方約10公里之海域,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外貌酷似浮龜得名,屬宜蘭縣頭城鎮管轄。 由大里向東南看,其形似烏龜,首朝東北,尾向西南,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0公里。龜山島主要由兩座火山體龜頭和龜甲組成,龜尾部位是一片細長的砂洲,隨著潮水漲落,就像烏龜擺尾。數萬年前曾有火山噴發,島上留有硫氣孔和溫泉。此外,距龜山島西南約4公里,還有一個更小的「龜卵嶼」,現已沉沒。

龜蛇把住海口

蘭陽平原在地理上有「龜蛇把海口」之說,傳說北方太陰之神玄天上帝原是屠夫,放下屠刀,修道升天時,割開自己的肚腹,取出內臟丟入海中,變成龜蛇兩神將。 [龜神] 即是漂浮在東北太平洋海上的龜山島;而 [蛇神] 即是從頭城鎮大里延至蘇澳之間的沙汕(沙丘),如長蛇蟠踞的海岸沙崙,阻隔了海風海水的侵襲。從蘭陽平原往高處向海上遙望,龜山島及那長長的沙丘,彷彿就是頭城外澳玄天上帝腳下的龜蛇神將,守護著蘭陽平原及其子民。


頭城外澳接天宮玄天上帝神像。

在民間傳說中,龜山島是隻大母龜,在明朝鄭成功率軍到台灣時,大母龜攻擊鄭成功,於是鄭成功一箭將牠射傷。母龜在產下卵後化成龜山島,硫氣孔便是當年被射中的傷口。另一則傳說,是龍王宮裡的龜將軍與龍王公主私下戀愛,造成龍王不悅,因而將龜將軍變成島,公主則被化為風光旖旎的蘭陽平原,永遠只能隔海遙遙相望。而這段悽美的故事,在地理師眼中,則是風水上「龜蛇把海口」的大好形勢:龜山島和蘭陽平原沿岸連綿不斷的沙丘(蛇),正好維繫了蘭陽平原的地氣,使得蘭陽豐衣足食。

蘭陽天然地標

龜山島孤懸海中,為宜蘭縣精神地標。在蘭陽平原任何角落,只要向海的地方眺望,都可以看到它屹立在太平洋海上,與宜蘭子民形影相隨,宛如慈母般的呵護著大家,其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樣子,更代表著宜蘭人刻苦奮鬥的精神。宜蘭人搭火車出門,最後送行的是龜山島;而返鄉時,當火車從草嶺隧道穿出時,龜山島更是第一個迎接遊子的。引用老縣長游錫堃的刊文段落, 龜山島對眾多宜蘭住民而言,一直是心靈的歸宿。自古以來即孤懸於宜蘭外海,像是宜蘭人共同的慈母,不分寒暑,不論風雨,總是默默的守護家門,為返鄉或離家的遊子們,給予最深情的相迎與相送。另外,一些諺語也可看出龜山島與宜蘭生活的密切。例如,「龜山若戴帽(烏雲),大雨就來到」,由龜山島來預測天氣。「等龜山轉頭(或崩了)再還(債)」,則是說賴帳不還。

龜山轉頭

宜蘭縣北起頭城鎮,南至蘇澳鎮,海岸線呈圓弧形,由頭城鎮看龜山島,它的頭部向左;從蘇澳鎮看龜山島,它的頭部向右。在不同位置觀看龜山島,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就是所謂龜山轉頭的傳說。從宜蘭縣各處所看到的龜山島樣貌是相當不同的,隨著地點有時可以看到龜山頭,有時則為龜身所隱,龜山頭的外型可能形似烏龜頭(從頭城鎮東北角如石城、大溪一帶觀看),也可能呈現三角形(從羅東鎮、五結鄉觀看),這樣的特色更使得龜山島聲名遠播,而造成的原因乃是蘭陽平原海岸線呈現弧形,視線可環繞住龜山島,因而出現如「龜山轉頭」等詞。

   
龜山轉頭(攝自石城, 由北向南)             龜山轉頭(攝自五結,由南向北)。

年輕活潑的新興陸地

龜山島的誕生

西元1996年,我國與法國合作共同進行「台灣活動碰撞」的研究,發現從龜山島東方約五十到一百公里的海域內,最少分布有六、七十座的海底火山,坐落於一千三百公尺至二千公尺的深海海床上,而龜山島是唯一出露在海平面以上的一座火山。這些海底火山,大的底部寬約兩、三公里,高約三、四百公尺,火山頂上普遍都蘊藏著豐富的熱泉和噴氣,有些噴泉可向上達三、四百公尺高,形成所謂的「黑煙囪」,和全世界深海中洋脊擴張中心附近的景象相似,顯示在此地區的地殼底下還有活躍的岩漿活動。

複式火山的龜山島

龜山島火山的產物,主要是火山碎屑物和熔岩流的互層,尤其在龜甲部分可見到兩層熔岩流中,夾著一層火山碎屑岩,顯示龜山島火山為一典型的複式火山。在龜首地區,主要是由火山碎屑物堆積而成的,層理發達且岩層向西傾斜,和龜甲地區的火山碎屑岩層的傾斜方向不同,顯示噴發形成龜首地區的火山碎屑岩的火山,和龜甲地區的火山是不同的。


龜山島是複式火山, 火山碎屑物和熔岩流的互層四次表式噴發至少四次以上(由船上近拍)。

龜山島是一個海島,因此,一般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岩漿在海底噴發,和現在位在其東方海域的海底火山一樣,然後再慢慢地堆積形成的。其實不然,雖然龜山島火山噴發時,無人見證它是在海底或在陸上噴發的,但可從其噴發的產物,證據顯示龜山島的熔岩流可能是陸上噴發的產物。

龜形地形景觀

龜山島的外形像一隻浮出水面喘息的海龜,因而得名。它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互層所構成的火山島,地形上可分為龜頭、龜頸、龜甲和龜尾等四個部分,最高峰為位於龜甲南緣的401公尺高地。全島除了顯著的地形地勢景觀外,還包括龜卵、海蝕洞、岩礁、礫灘、湖泊等地形景觀。

龜頭

龜頭位於島的東方,呈橢圓錐形,最高處為海拔239公尺。地形上東高西低,沿海岸岩壁陡峭,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所組成。因底部有硫氣孔和噴氣孔,岩壁容易受到強烈熱水換質作用的影響,呈土褐色至黃色,且強度減弱; 又因地形陡峭,故常容易發生崩塌。歷史文獻記載,在民國四十年時,龜頭部分的噴氣還相當強烈,現已不復見,可能是曾發生大規模的山崩,使得原有強烈的硫氣孔和噴氣孔陷入海中的緣故。


龜首的岩壁 (由船上近拍)。

龜頸

龜山島是從海底浮上水面的大火山「龜殼」、小火山「龜首」結合,在二座火山交會地方的埡口處「龜頸」,形成長、寬近四百公尺青青草原。龜頸處全世界獨有的活火山埡口青青草原,生態學者異口同聲驚嘆,沒有人為破壞的龜山島草原,彷彿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的人間仙境,美極了!龜頸草原海拔高度幾近於海平面,不但在台灣離島中前所未見,就連以火山地形聞名於世的美國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北島,也未發現此一類型的火山埡口草原。全世界只有龜山島才能找到火山埡口草原!太平洋戰爭末期,駐島日軍為飲用新鮮羊乳,燒掉龜頸埡口處的低矮樹木,並在草原上野放羊群。台灣光復後,龜山島列為軍事管制區,由於龜首處是軍方海上靶場,羊群受到炮火聲驚嚇相繼投海。龜頸草原沒有羊群啃食,加上山路險竣,罕有人煙,才讓綠草如茵的美景得以延續迄今。


龜頸(由船上近拍)。

龜甲

龜甲為構成龜山島的主體,呈方形,最高峰401公尺高地位,於龜甲南緣的中央,南邊為火山碎屑岩所構成的峭壁陡崖,坡度在45度以上;北邊及西北邊為熔岩流往下流動開展呈扇形的山坡,地形較平緩,坡度在30度左右,區域岩層向北傾斜;而東邊和西邊則是熔岩流所構成的嶺脊地形。


龜甲(由船上近拍)。

龜尾

龜尾位於龜山島西邊,是由一長條形綿延約一公里的礫石灘「砂嘴」所構成。連接龜體的部分,是一標高約141公尺的獨立熔岩丘,中間夾有一淺水的龜尾潭。礫石灘砂嘴海拔標高最高約4公尺,主要是由侵蝕自龜山島上的安山岩岩礫所組成,其顆粒大小不一,但隨著遠離龜山島而慢慢變小。此一長條形砂嘴的延伸方向,會因冬、夏季風向和海流的變化而南北移動,形成傳說中的「靈龜擺尾」現象。礫石灘和獨立熔岩丘之間所圍成的龜尾潭,原為一峽灣,形成天然的港口,可惜二十年前的一次颱風造成山崩,將此港口堵塞封死,而形成一湖泊,使島上的原有居民出入不方便,不得不遷移到台灣本島。


龜尾潭(登島拍照)。


龜頸下方的海蝕洞穴(眼鏡洞, 由船上近拍)。


龜尾(礫石灘) (登島拍照)。


水底的硫璜氣噴柱.水溫其實沒有明顯的升高.約 26度(潛水夫攝取)。


海底湧泉(潛水夫攝取)。

植物候鳥的生態教室

僅存的低海拔原生林

龜山島上較特殊的植物,包括分布已達台灣極北的毛杮、台灣唯一自生的蒲葵林(龜山島上多處的斷崖地區,生長著天然蒲葵族群,是全台唯一可見的原生蒲葵)、風衝林以及暖溫帶植物厚葉衛矛、米飯花等。由於與外界長久隔絕,保存了台灣碩果僅存的低海拔原生林,以及由耕地自力演替恢復而成的次生闊葉林,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龜山島兼具台灣北方及南方的東北季風林,是研究的絕佳題材。


米飯花落葉小喬木常為灌木;枝條無毛,葉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通常圓形或心形,全緣,無毛(登島拍照)。


毛杮闊葉樹常綠喬木,杮樹科。葉序:互生,葉形:長橢圓形(登島拍照)。

候島遷徒的中繼站

由於龜山島形成時間較短,島上定居的動物種類並不多,又因水源有限,也限制了脊椎動物的種類,以活動力較強之鳥類種數為多。龜山島鳥類同時具有台灣平地鳥類的組成(如珠頸斑鳩及番鵑)及琉球群島鳥類的組成(如棕耳鵯),因此為候鳥遷徏的中繼站。另外,島上還有保育類的百步蛇、雨傘節及龜殼花等稀有蛇類,數量不少,早期曾設有毒蛇研究所。

海上生態公園

早在清代時期,龜山島即以『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巖巉壁』、『龜卵觀奇』、『神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洞鐘乳石奇觀』及『海底溫泉湧上流』等八大奇景名聞遐邇,尤其以『龜山朝日』名列蘭陽八景之首;最近海洋生態探索之旅發現「珊瑚海底花園」、「鯨豚戲龜」、「龜尾奇潭」、「神龜巡航」等四景亦頗吸引遊客,因此共歸納為龜山島十二奇景。在不同的位置、氣候、潮汐下觀賞龜山島,都有不同的景觀變化,這也是龜山島迷人的魅力所在。解嚴後,龜山島納為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依龜山島人文及生態資源特性,規劃成為兼具知性及感性之海上生態公園,藉由遊客容納量的管制,減少旅遊環境衝突,並結合鄰近海域賞鯨活動,成為北部藍色公路熱門的旅遊景點。


迎著風、嗅著海洋的氣息,一同乘風破浪尋鯨豚去 (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臺灣最神秘的離島---國軍駐防的管制區

據文獻記載,清朝光緒年間,就有從福建及臺灣移居而來的居民住在島上,民國66年時,龜山島的居民決定集體遷至頭城鎮大溪里的龜山島社區,而成為只有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目前沒有住人的,「以前有的」島上龜尾處有個小漁村,據說道光初年就有人來此定居。

龜山島附近有黑潮經過,為良好的漁場,但島嶼本身缺乏良港,以致島民的漁業發展受限。1977年,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台灣本島,在頭城大溪建一批國宅,以安置島上住戶,並成立仁澤新村,同年該島改隸軍方管制區域,為陸軍蘭陽師長期駐守,一般民眾不能居住。從此,長久以來成為國軍演習的靶場。


山壁上的隧道口具有隱祕性。


龜山島上仍可看到面向大海的槍炮。

普陀巖

普陀巖據說原本是村民的信仰中心,集體遷村後連神明一起帶走,後來國軍迎來觀音神像供奉,再度成為「有神則靈」的地方,廟旁柱子上還掛了一塊門牌,寫著「頭城鎮龜山里」。距普陀巖不遠處就是長約四百公尺、寬約二百公尺的龜尾湖,東側背山的湖畔建有一尊巨型觀世音菩薩像,西側湖面則有涼亭及小橋。據說湖水會像海水般隨潮汐漲退,水質略鹹。湖東則有一座當年的小學,遷村後成為涼亭,一旁的軍營雖已無人居住,頂端還插有國旗,似乎訴說著龜山島曾走過的腳步。沿著龜尾湖旁小徑前行,可看到一座座廢棄墓地。原來是村民遷村時,連先人骨骸也一起帶走,不願流落荒地。


龜山島上本來是供奉媽祖的,後來村民遷村之後媽祖也一起遷走了,現在裡面供奉的是觀世音普薩。

飲水思源

龜山島的 [水] 掌握著當地人文,自然風貌與生態環境,附近豐富的漁場,生生不息維繫著居民的生活。也由於地緣關係,原居民與臺灣西部海岸漁船同樣供祀海神﹝媽祖﹞。因此供奉媽祖的 [拱蘭宮] , 成為當地居民精神寄託之所在。龜山島民落腳仁澤新村後,重建拱蘭宮,奉祀原來的主神。現島民親暱新村為「龜山頂」,拱蘭宮為「龜山廟」,強烈表達飲水思源之情。仁澤新村位於頭城鎮行政中心北方約十三公里,東鄰太平洋與龜山島遙遙相對,日夜相望,北接大里里。社區範圍南起大溪川,北至大溪漁港邊緣,南北長約一公里,東西寬約300公尺,面積八萬平方公尺,社區略呈長方形,住戶相當集中,住屋沿坡呈現梯狀分佈,村廟拱蘭宮,位於社區北方的高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