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Klaus Schwab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就叫做〝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說,新科技像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無人駕駛汽車、3D印刷、生物科技……等之匯集合流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十八世紀末,主要是運輸和機械生產,第二次則是大量生產,發生在十九世紀末,而第三次應是1960年代開始的電腦革命。
新科技浪潮 需要新的文藝復興運動
這次工業革命有不少潛在的缺點:像科技的不斷改進所產生的利潤不能平均分配和大規模失業的威脅;全球治理之衰退、腐爛;機器人、基因工程和網際網路武器之可能濫用;許多歷史悠久且經營完善的企業可能瓦解、崩潰。新科技對企業的供給面和需求面都有重大的影響;一般言之,擁有一個能把消費者整合在一起的平台遠比擁有這平台底下的資產要好得多。只舉幾個例子:UBER是世界最大的計程車公司,但自己沒有一部計程車,臉書是最成功的媒體大亨,但自己不創造內容,阿里巴巴是最有價值的零售商,但自己沒有庫存,Airbnb是最大的旅館提供者,但自己沒有旅館。
根據Schwab的研究,第四次工業革命才開始沒幾年,不知多少億人類早已無法承受以上所說的變化,而這些新科技更加快腳步進行再匯聚、再合流、再整合、再改進,數以億計的人類更加無法〝消化〞這些新的排山倒海而來的新改變!Schwab很擔心人類一直以來維護、倡導的價值觀和人性層面(human dimension)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之("robotise humanity")。他在想人類是不是要來一次〝新人類文藝復興運動〞?至少我們目前面對的數位革命全球必須要有一種新的、不同的、較具人性的領導群。他非常注重人類的身、心、智、靈、魂各方面不會被新科技破壞。所幸目前這些新科技運用到醫療產業,很快4P(prevention預防,prediction預測,presumption推定和personalized個人化)就成為醫療主軸。他希望能提升新人類文藝復興運動使它成為真實的全球文明化(a true global civilization),這樣就能提升人類進入一種基於命運共同體的集體道德意識。
身心靈安定 優游數位時代
這次工業革命是不會走回頭路的,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呢?達爾文說過,所有物種中,生存能力最強的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最能因環境改變而改變的。既然環境如此快速劇變,我們的思想觀念也該不斷的更新,尤其資深長輩們更要與新思維、新觀念、新科技、新作風、新文化接軌,才能繼續贏得人們的肯定、驚嘆。以下是幾個比較具體可行而且實驗證明有效的做法:
1.美國時代雜誌(10/3/2016)有一篇很長的報導〝The Mindful Classroom(聚精會神的教室)〞。因為非常多的學生不斷的已被診斷患有憂鬱症等精神疾病而且在服藥,利用深呼吸與冥想,老師與學生重新把身、心、靈再連結起來!
2.美國時代雜誌竟然推出一本特別版,封面是〝MINDFULNESS: The New Science of Health and Happiness(全神貫注:健康和快樂的新科學)〞。它的重點是:改變你身體的旋律;慢食的力量;五分鐘冥想;為什麼慢下來以及和〝現在〞並駕齊驅會引導你步上快樂的人生,要超越壓力,找到你的核心目標並學習如何慢吃、慢玩……。
3.美國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的作者)剛推出一本新書是有關世界是快的。重點:因為世界變得太快,個人、公司、政府都無法因應;他的忠告:深呼吸並適應,因為這個世界不會等你的!著名書評家Erika Fry讀後建議:找時間跟人聯結起來;在數位時代,面對面談話變得更重要!
4.蘇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強調快樂與健康是天然相連的。如果你已經60~80歲了,以下10點他的忠告值得參考:
(1)應該活得從容:例如飯應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
(2)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心態。精神上的滿足才是高品質的生活。
(3)親情的疏離是切膚的傷痛:淡一些、諒一些、忍一些。
(4)選擇朋友很重要。跟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自己也會更樂觀進取,更積極向上。
(5)學習很重要:活到老,學到老;大膽嘗試有興趣的事。
(6)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7)地位和榮譽遠不如修養和品性之重要。
(8)心存感恩的人過得快樂。
(9)每天笑一笑,年輕10年。
(10)沒有照顧你的人,就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照顧自己,比被照顧的人老得慢!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養老理念。
5.我在民報的所有有關運動、健康、長壽、快樂、向上進取、正面想法、鼓舞激勵、獨立思考、另類想法……等的專欄文章很值得參考。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