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教授說:「我們看看今天我們三軍的軍歌」歌詞是這麼唱:
※我們的陸軍軍歌「風雲起 山河動 黃埔建軍聲勢雄…」。李說:我們台灣人納稅的錢,培養的陸軍「還在黃埔」。
※我們看海軍軍歌「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李說:那是為青天白日旗的黨旗爭光榮,「黨國不分」。
※我們再看空軍軍歌寫什麼「遨遊崑崙上空 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 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李說:今天我們飛機飛到崑崙會被打下來,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用飛彈要威脅我們,而我們要「永固中華魂」?
※我們再來看陸軍軍官學校校歌歌詞裡面寫「黨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我們培養的軍隊一直在「中華魂」,唱軍歌到現在還是一樣「我愛中華~我愛中華⋯」到現在還在唱,我們為什麼不能唱「我愛台灣」呢?這些都是一種軍事教育,軍事教育最重要的是軍人的認同,這也都跟國家認同緊密相關。
今年是二二八大屠殺第71周年,從1987年陳永興、鄭南榕、李勝雄等開啟噤聲不語的年代,從黨外衝撞黨國威權體制至今政黨第三次輪替,二二八大屠殺議題「一直都在」!國家人權館長陳俊宏說,台灣轉型正義工程的啟動是在李登輝總統時期…;陳水扁總統因「朝小野大」推動上很困難…;現階段對小英總統有高度期待,因首次掌握國會與行政權,這是轉型正義重要歷史契機。
去年12月5日,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並宣示要籌組促轉會,戒嚴時期就提出二二八論文險遭警總查禁的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日前在高雄與談「國家教育、轉型正義與民族認同」,他說:「從文化的觀點去看兩岸社會或整個歷史的發展其實都相當不一樣的。他必須要強調的是,決不可以忽略「國民黨政府存在貪污結構性的罪惡其實就是中國的文化。」
長期的黨國教育下,李筱峰認為,台灣的一般民眾對歷史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因為我們的歷史課程不是站在台灣的立場上去教小孩子,我們都沒有唸到和台灣有關的歷史。為此,今天要談轉型正義的話,不能不去注意歷史意識的培養。
提到史觀,國民黨就是完全站在統治者的立場去看問題,然後把二二八歷史從暴民切起,他們為什麼不把暴民往前延伸?因為有暴政!「有暴政(國黨)才會有所謂的暴民,惟那是「反抗者」(不是暴民)。就像滿清政府說孫文是「叛徒」、而後人說他是「革命者」,所以這是立場的問題….所以歷史研究的重點很重要,不只要追求真相,還有解釋是什麼?立足點就是史觀……
從教育來看的話,今天台灣的學校裡面還存在著一般民主國家不可能出現的一個「教官制度」。教官今天如果不再管學生的思想,難道是要去當保全人員的工作?那不是對軍人的侮辱嗎?像這種制度到現在還改不過來。
教育應該轉型成怎麼樣的教育?其中包括歷史教育及史觀。第一個、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要回到台灣土地上的教育。我們過去的教育主體是以大中國為思考,我們今天要回到台灣的教育、歷史教育也是如此。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南島民族的社會,後來有各種的族群進來,就形成多族群社會,這樣站在台灣的立場去看這樣的現象,然後當然會兼顧多族群,所以進一步就是不要單元價值,不要單一族群,要多元價值的多元族群。
過去的教育太強調男性中心社會,是一個父權社會的教育,我們要進入平權教育,過去太強調漢族中心現在要回到台灣的多族群、男女也是如此。
過去的教育特別是歷史教育太強調統治者的史觀,我們現在要回到人民的史觀,以這土地上人民的發展為主體。
然後我們要談人權的教育,人跟人的關係、人跟環境關係的環保教育。人權教育當然包括人道教育,這些我們都可以深切檢討。譬如貞節牌坊就是中國男人欺負女人的證據。再如很多日本時代的古蹟、建築等等。過去的馬市長就很喜歡拆日本時代的古蹟,其實這是日本殖民統治的證據,怎麼可以湮滅證據?!同樣的像蔣介石銅像,這是獨裁政權的證據,我們不能湮滅證據,不要把它毁掉,可以把它移植到像今天的慈湖,這個觀念相當不錯,把好幾千尊集中在那個地方,這是一個證據集合的銅像園區「蔣政權威權統治的遺跡」,這個遺跡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教材,所以不要把它毁掉。(漁夫)說:你不要把它毁掉、你把他的脖子掛一個牌子寫「此地禁止吐痰」就好了!
我們過去的教育有太多的問題,我們今天要一步一步的回到正軌,回到正軌之後,轉型正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和解」,變成一種互相的尊重,建立多元的彼此了解與尊重,這很重要。多語言、多族群的社會,每一個族群本身要了解自己,要尊重自己,要自重、然後尊重別人,這樣的社會才有價值,而且才會豐富。所以我們的轉型正義最後的目的應該是這樣。
※完整內容上網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