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周年,話說台灣文化協會對於台灣民謠的影響....,民謠大師簡上仁說:「台灣文化協會推動新文化運動啟發了台灣人去認識去追求自主精神與主體地位的重要性」。
他舉例就像1924年文協大將蔡培火作詞作曲的台灣自治歌,歌詞裡的一句:「咱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百般義務咱都盡,自治權利應當享」;再之後,蔡培火又寫了一首「咱台灣」。簡上仁哼唱:「台灣、台灣、咱台灣。海真闊,山真高…」簡上仁推崇肯定並認為這些都是最好的例。
簡上仁並進一步解說:「這個自治的意念,也慢慢的延伸,甚至到1930年代,興起了台語創作流行歌曲新天地」。那個時候大家就運用了傳統音樂的元素。用一個在地主義的精神,應用西方的樂器在編曲上應用西方的理論與技巧,把它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從傳統出發,但是又與世界結合起來,但他的精神依然保留在地執著在裡面。簡上仁指就像作曲家鄧雨賢與作詞家李臨秋所合作的「望春風」、「四季紅」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即日起推出「文協百年特展-新文化觀點 臺灣音樂一百年」及相關系列活動,日前特別選在具音樂百年歷史意義的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開幕式,展場內也呈現包含簡上仁等幾位老師的訪談影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