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令人恐慌的氣候變遷/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每次拜讀李界木先生為民報專欄所撰寫的,有關「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文章時,常令我深受感動。李界木先生在這議題的深入並廣泛的瞭解,對這問題的急迫性與對年輕一代的關切,確非一般人所能及。便也常盼著,有更多的人能有機會讀到這些好文章。
最近,李界木先生花了不少心血,匯集了一些曾在專欄發表過的文章,整理出這一本《認識氣候變遷》的大作,讓我非常高興。當《民報》的陳永興醫師,囑我為這本書寫序時,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也覺得很榮幸。
這本書,從氣候變遷的歷史開始,說明氣候變遷發生的原因,相關的一些現象,以及對地球體系所引起的影響。再進一步討論到人類為扭轉氣候變遷該採取的集體行動,以及我們在台灣面對的困境,與該做的努力。
近百萬年來,地球表面的溫度,取決於地球從太陽所吸收的能量與從地球放射到太空的能量的平衡。書中也詳細描述了一些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看到的規律,也就是說,每十萬年左右,地球便會走入冰河期。一萬多年前,地球經過了一段冰河期後,地表的溫度上升到穩定而暖和的時期。也由於規律的季節變化,可靠的「春耕與秋收」,農業便在人類社會發展下來。但總的說來,人類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依賴太陽供給的能量發展下來。
不過,工業革命發生之後,尤其是過去的一百多年來,由於人口的暴增,人均消耗的大量增加,特別是能源的使用,開始脫離了太陽,而開始過度依賴埋在地下的化石燃料。目前,人類使用的能量的八成左右,是燃燒化石燃料提供。
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溶入大海裡,促使海水的酸化,珊瑚礁的毀壞,殘留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的增加,人類便也開始改變了大氣中的化合物的組成,而且改變的非常快速。隨著二氧化碳這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越多地表輻射出去的紅外光就大量被吸收,無法直接放射到太空中,導致地表溫度的飆升。暖化的地球帶來了「氣候變遷」,熱浪、森林大火、颱風、暴雨、極地冰層的快速融解與消失,與海平面的上升,便在我們眼前明顯的展現出來。我們目前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將要交給年輕一代的地球,是一個幾乎要失控的地球。
目前,地球體系改變的速率,是人類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體驗過的。這麼急速的變化到底將人類帶往何方?到底會變的多悽慘?是我們不敢想像的。達爾文曾經說過:「在地球上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絕對不是最聰明或是最強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遷的物種」。如果還是讓地球繼續快速暖化,在本世界末,溫度上升到比工業革命前的溫度高出4~5℃,消失的將會是人類發展的文明與不能適應氣候變遷的人類本身,而不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還是一樣的圍繞著太陽迴轉,只是他會在不同的狀態。
李界木先生在本書最後的結論,我非常同意,雖然目前的情況非常嚴峻,我們還是有機會把這危機扭轉過來,但時間點已所剩無幾了。如果每十年,溫室氣體的排放能夠減半,在四十年後的2050年達到幾乎零排放的目的,我們是有希望把溫度的上升限制在1.5℃之內。目前地表的溫度已上升1.1℃了,也已看到氣候變遷的嚴重性。
我於2008年,被國際科學理事會選為下任理事長,在往後的七年半中,曾奔忙於世界各地。這以「促進國際科學合作,以尋求人類福祉」的世界最大的科學組織,非常清楚地瞭解氣候變遷的嚴重性,把幾個與生態環境、地球體系有關的研究整合為Future Earth的大計劃。促進「知識」與「行動」的結合。2015年的十二月,當全球九十多個國家的領袖,聚集在巴黎,在COP21的會議裡,決定每個國家,都依他們自己的步伐急速減碳,希望在2050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下降到1.5公噸,而使地球的暖化限制在2℃之內。雖然升溫2℃的世界非常不理想,但我們高興看到的是,世界上的政治領袖們的「覺醒」。如果沒有政策的引導與法令的制訂,只靠人民各自節能減碳的努力,很難達到我們的目標。
台灣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人均高達約10公噸。這些年來,雖然在節能減碳方面作了些努力,還是遠遠落後在世界各國。當全球努力在2050年達到零排放,使地球升溫不高於1.5℃時,我們政府所訂的目標,還是高掛在5.2公噸,這是件非常遺憾的事。政府高層對此事的缺乏遠見與作為,我曾提出一些批評與建言,但沒能得到正面的反應,確有不少不愉快的交流。
目前,政府在政策的推動與法令的制訂上,最重要的也許是立即把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空污」與「暖化」所帶來的毀損,真實的包括在化石燃料的價格上。也就是說,我們該逐年在總稅收不增加的條件下,徵收「碳稅」。如果化石燃料一直保持不公平的低廉價格,很難阻止化石燃料的繼續使用。也將使我們節能減碳與生活習慣改變帶來的進步,無法克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這個大趨勢。
在寫這篇序文時,武漢病毒正在世界各地蔓延。在台灣,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是,我們的努力所獲取的成果,受到世界各國的稱讚,我們也變成世界的標竿。如果我們也一樣能夠在「氣候變遷」的問題上,領先全世界,我們年輕的一代便能夠揚眉吐氣。畢竟氣候變遷將帶給人類的嚴重性與急迫性,絕對會遠遠超過武漢病毒。武漢病毒,大大地減緩了人類的社會活動,但也看到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大量減少。在我們進入令人覺得「恐慌」的時間點上,我們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扭轉人類可悲的未來,時間真的不多了。2020年到2030年這十年,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關鍵的十年。
最後,我還是要對李界木先生的努力表示最大的敬意,也誠摯地推薦這本值得深入體會的大作給廣大的讀者。
作者簡介
李界木 台灣宜蘭人。環境科學博士。曾任職明尼蘇達大學都市及區域計劃事務中心(CURA)、美國聨邦政府大氣暨海洋管理署(NOAA)、漁業署(FS)、社福部國家衞生院(NIH)。宜蘭縣政府計畫室、行政院環保署、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兼中科開發籌建處。現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