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倫理上的人性碰上當權者,該如何處置?想深一點,選擇性的「人性」論是不是常讓權力結構裡的霸凌者脫罪?
就筆者的觀察,<從連勝文現象看霸凌問題>此文選擇性地將宰制者(政治場域中的掌控資源者,文中的連勝文)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se)。霸凌,其意為權力結構下的強勢者對弱勢者施加言語肢體等暴力行為。作者寬宏的人性觀值得敬服,但在檢視政治人物的「被霸凌」現象時,應該落實到其時空脈絡與權力架構上檢視。畢竟,身為政治世家的連公子,可供其操作的資源何其豐盛,即便是討論人性倫理,亦不該去脈絡地被定義為「被霸凌者」。如果他是「被霸凌者」,那我等這些小市民是什麼?作者所言:「如果連勝文不是連勝文,是你家的小孩,你會不會覺得他被霸凌?」此假設將這位政治世家人物回歸為「你家的小孩」,彷彿為其製造一種「中立」的情境。其實意在尋求一種去脈絡化的普世同情,將「你家的小孩」描述為一種無涉各種社會關係的狀態。如果依照文脈,此文選擇去「去脈絡化」連勝文,公平起見,是不是也應該以「去脈絡化」的方式檢視其餘競選對手(如柯文哲亦被抹黑的情境)?那麼,觀諸媒體鋪天蓋地的「MG149」,「皇民化說」,「強摘器官」等指控,難道柯文哲不也是被霸凌的一員?那為何我們應同情連勝文,而不同情柯文哲?(即便是小孩相爭,如最近火紅的「天龍無間道」漫畫,小學生們競選班長,小學生們還是要照著規則,依照各自的表現被同學評價,政治場域怎麼可能回到一種「絕對中立」的美學狀態?)
其次,透過將宰制者「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se)—將連勝文與「被害者」形象連結—再現其「弱勢」角色:如文中所舉的被霸凌的國小到高中生,將連勝文塑造為無害,飽受欺凌的被霸凌者。並引述網路酸民對其的諷刺行為,反將鍵盤酸民塑造成非理性的「加害者」:
「對,他真的很討人厭,說話不夠誠實又愛尖酸刻薄、說要獨立自強又搬回帝寶,老是往臉上貼金覺得自己能力很強……,你會說要是他沒那麼討人厭、欠人罵,大家才不會這樣對他!但反過來說,難道我們認為只要一個人夠討厭,就可以這樣對他嗎?還是大家認為,不可以對孩子霸凌,但可以對大人霸凌?那麼職場上我們可以這樣對待惹人厭又沒生產力的混同事嗎? 」
此處作者再次運用「去脈絡與再脈絡」方式,解消連的經濟/政治/社會資本,將連勝文相比於一位「惹人厭又沒生產力的混同事」並質問我等會否霸凌之。便順著作者文脈,如果讀者是主管,如果我等是「惹人厭又沒生產力的混同事」的同事,我想一般人應該會就事論事,建議扣其考績評等,並不會霸凌他。這不代表我等將以泛人性的角度出發而原諒他。畢竟,在工作場域,講求的是同工同酬的規則。然而,面對政治人物,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Kuso之,諷刺之,挖苦之,在鍵盤前抒發小市民的酸氣,不論是對連勝文或任何一位政治人物,不都是位置上(position-taking)相對弱勢的公民的基本權益? 為什麼小市民諷刺性地抒發意見,竟然被拉高為對權貴的「霸凌」?
文末把政治議題的攻防,對候選人的檢視,拉到選民自身的道德倫理層面—「這樣要怎麼教小孩?」當雞蛋面對石頭,面對高牆的時候(我想把權貴比擬為「高牆」應該不為過),作者憂慮對下一代的教養,也許是要我們檢視自己與下一代,檢視我們自身的教養是否出了什麼問題。我想如果有天我有小孩面對酸民現象,我會這樣回答:「孩子,當你看到一群鍵盤酸民,或許你家人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你可以站在酸民的另一面去批評酸民,說他們沒有教養,言行辛辣鄙薄。你也可以自詡中立,單看政見,檢視政見落實的可能性。但我更希望你去檢視酸民成型的原因,什麼緣故,大家會在工作百忙之餘去諷刺某位候選人?是單純因為嫉妒他的財勢背景,還是他的言行不一讓人反感?」
在此引申村上春樹的「雞蛋高牆」譬喻作結:霸凌雞蛋的,要我們向高牆看齊的,往往是崇尚高牆的雞蛋,而不是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