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學者:228事件/台灣人告別大中華民族的分水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學者:228事件/台灣人告別大中華民族的分水嶺

 2017-03-02 05:22
1947年228清鄉行動中,被國民黨軍隊逮捕槍決的台灣民眾。圖片/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溫文卿先生提供/Wikimedia Commons
1947年228清鄉行動中,被國民黨軍隊逮捕槍決的台灣民眾。圖片/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溫文卿先生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2月11日發表一篇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Temple University Japan)亞洲研究部主任傑夫.金士頓(Jeff Kingston)的一篇專文,名為「(228)與台灣的今昔夢魘」(Dealing with Taiwan’s nightmares past and present),該文將1947年的228事件定調為,台灣人不堪中國入侵者(國民黨政權)竊奪權力資源,並對台灣人頤指氣使,任意發號施令;尤有甚者,台灣人受夠了大陸人的腐敗與暴政治理,因此揭竿而起,發動抗暴。

當時的大陸人被視為落後族群,國民黨部隊軍紀渙散每每暴力對付台灣人。就在1947年228的前一天,台北菸酒專賣局查緝員,強行取締1名販賣私菸的年長女性小販,並加以毆打,一名旁觀者前往理論,為她求情,反遭擊殺;此一事件終於點燃台灣人的悲憤怒火。

K黨無情掠奪台灣戰後貧困資源

專文引述任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的博士後研究員伊恩.羅文(Ian Rowen),在「轉型正義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itional Justice)一篇即將出版的論文內容指出:國民黨(KMT)接管台灣之後,因其殘暴與貪腐的高度集權,很快就讓台灣人大失所望。當時的K黨政權並不理會,台灣人才剛經歷過日本殖民地、奴隸化處境;反倒進駐之後,即行掠奪台灣二戰殘破之際,相當有限的民生資源,拿去援助該黨在中國日愈呈現頹勢的失敗內戰。

暴動過後,K黨在台的行政長官陳儀宣佈軍事戒嚴;台灣士紳組成的團體則強力要求「自治」。不過,當3月8日來自中國21軍所屬部隊登陸高雄、基隆等地之後,隨即展開血腥鎮壓,台灣人的自治訴求,轉眼成空;當時,起碼約有上萬台灣人遭屠戮,另有3萬人受傷,遭殺害對象多數是知識菁英。

經歷日本殖民統治的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228過後,面臨「中國化」的強迫性再教育。官方語言由日語改變為國語(即普通話),中華中心史觀正式進駐教科書,公共場所與街道名稱亦用「中國化」名稱重新命名。學者羅文指出:對於當時處於發軔期的台灣民族主義者而言,K黨急欲灌輸效忠國民黨等於效忠國家的洗腦教育,恰恰好欲蓋彌彰,愈加彰顯其為非法的「外來政權」(alien regime)。

台灣人親日並不附和日本殖民台灣

228起義,讓獨特的台灣人認同觀,浮上檯面;然而,隨之而來的血腥鎮壓,卻「全面禁錮台灣的社會聲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韋勒黑東亞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WEAI)博士後研究員維克多.魯忍(Victor Louzon)提出上述見解;他進一步解釋表示:台灣人「選擇性」的採用過往日本殖民地時代的經驗,來主張台灣人的「非中國認同」,並不等同於台灣人親日,附和日本對台的「殖民化統治」。他並強調:台灣民族主義者,往往藉由過去被日本殖民經驗,來對比嘲諷K黨政府對於台灣的治理,有多麼糟糕!

美國學者魯忍也不認為台灣人會相信日本右翼漫畫家小林善紀(Yoshinori Kobayashi in),在2000年評論漫畫《臺灣論》(Taiwan-ron)提出的觀點。小林善紀在書中引述K黨造成228事件為例證,來對比、反證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是何等的開明、仁慈,因此日本殖民精神應該(在台)得到讚揚;此一日本右翼觀點,相信只有非常少數的台灣人能夠認同。

228轉型正義即台灣本土「認同政治」

學者魯忍進一步指出,台灣人對於日本統治並非懷抱天真,不切實際幻想;反倒,多數島民向來相信他們自己有權追求「自治」或「獨立」,因為台灣人向來擁有不同於中國的認同觀。1947年的起義事件,成了反對統一,確立「台灣認同」的強大象徵。北京則認為,台灣人的日本情結,這類對於過往被殖民經驗的「傷感式懷舊」,根本是出賣「中華民族認同」。

冷戰時代的白色恐怖期間(1949-87),K黨政權採取專制統治手段,將異議人士用通匪(資匪)名義羅織莫須有罪名,並將其打進大牢。隨著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到來,運動人士要求針對過往漫長的血腥鎮壓史,真相還原、解密;並要求恢復受難者名譽,補償受害者或其家屬。這一波波的民主化運動,基本上在1990年代獲得勝利;遺憾的是,當年的行兇加害者,並沒有任何1人遭到定罪,甚至連名單也付之闕如。

美國學者魯忍也提出一項重要觀察認為,「轉型正義」運動,正與台灣土地的「認同政治」發展密切吻合。1947年的228事件成了獨派眼中,台灣民族(或名之為台灣意識)對抗入侵者的抗暴例證,

紀念228敲響「統一」警鐘

中研院外籍學者羅文指出,實現轉型正義,對許多台灣人而言,目前仍是個未竟志業。228是台灣史上最為鮮明的「國家暴力」行徑,以致解嚴前後數10年來,民間人士大聲疾呼要求政府當局,落實轉型正義。僅管近數年來,228紀念館、相關碑誌,與紀念活動,呈現激增趨勢;年輕人也一年一度手持火把,在名為「共生」的主題音樂聲中,肅穆追悼當年遭遇血腥的受難者;然而,卻在揪出「加害元兇」問題上,遇到難以突破瓶頸;接下來,長達38年白色恐怖時期受害者的彌補問題,也很難妥善處理,因其涉及的受害者人數更加眾多。

隨著追究228事件加害者元兇的呼聲蔚為風潮,追悼228活動在台灣社會逐漸出現新的意涵;此即相應於中國方面高調推進「中華民族統一」口號,台灣228事件,則為中台「統一」敲響警鐘,提醒台灣人統一可能帶來的禍果;換言之,與中國謀求統一,根本就是228重演,夢魘一場,也將摧毀台灣數10年來,得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耳聾般寧靜的中國文革50週年

中研院學者羅文論述指出,台灣總統蔡英文提出召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與海峽對岸中國處理傷痛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去年文化大革命(1966-76)50週年之際,中國官方與官媒對於那場暴力蹂躪、摧殘批鬥的10年浩劫,或噤聲或僅用簡練文字聊聊數語帶過,形同耳聾般寧靜(deafening quiet),根本不把歷史教訓當一回事,

學者羅文還說,「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成立,發出告別台灣過往威權,也與中國現行的專制畫清界線的雙重訊號;並證明台灣是個恪遵人權國際準則,持守民主,追求民族自決的國度。他還補充提到,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標幟出台灣的政治文化與中國多麼不同;台灣也夠資格被認可為民主國家,足以傲然昂首,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