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如何應對農村缺工問題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如何應對農村缺工問題

 2016-10-17 13:24
農村缺工嚴重,政府原本在2014年即計畫引進農業外勞,但因茲事體大,只做部分試辦。圖/取自網路
農村缺工嚴重,政府原本在2014年即計畫引進農業外勞,但因茲事體大,只做部分試辦。圖/取自網路

隨著務農人口高齡化及年輕人下鄉工作意願不高,國內農業缺工問題嚴重,部分農作發生「有錢請不到人」的困境,為此部分人士一再呼籲引進外籍農工來應急。然而考量到日常管理、人力需求不一且有季節性、可能排擠到國內就業機會等,馬前政府對此態度保守僅採取試辦方式(如屠宰業)應付外界壓力,農村缺工困境還是沒有解除,也遭到當時在野黨的強力批判。如今改朝換代,業界期待小英政府能盡快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

日本經驗:部分開放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妨看看同屬農村缺工問題嚴重且少子化、老齡化的日本如何因應。目前日本務農人數為317萬人,較10年前減少了208萬人,農民平均年齡為67歲(遠高於已開發國家農民平均年齡約60歲),人手嚴重短缺;未耕作面積高達42萬公頃,農業生產總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日本年輕人多不願務農,主要與勞動環境惡劣、沒有固定休息日、專職農業收入不穩定有關。

事實上,日本政府從1993年起,即實行「技能實習」制度,包括:農業、漁業、食品、建築、紡織等72種職業,讓外國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時學習專業技術,農業藉此接納大量沒有務農經驗的外國人。目前約有5-6萬外國人在農業領域工作,只是該制度實際上並非學習技能,反而多淪為從事重複性勞動工作,也產生了欠薪、工作環境惡劣、剝削、虐待、人口走私等問題,引來國際人權組織的關注並批評該制度缺乏有效監督或保障。

為平息外界批評,以及解決農業嚴重缺工問題,日本政府除了加強運用機械替代人力外,也擬利用國家戰略特區(關東圈、關西圈、沖繩縣、新潟市、兵庫縣養父市及福岡市等六地),開放農業領域可接納外籍勞動者,接納對象限定為擁有一定實際務農經驗以及具有基本日語能力等條件的農業專業人才,並給予不低於日本人的薪資(同工同酬)。此舉意在防止廉價勞動力的流入,導致日本生產者的收入減少。新制度將改由日本政府透過與人員提供國簽訂雙邊協定,來消除現行民間進行人力仲介所產生的弊端,例如類似目前台灣雇用外籍漁工遭遇仲介公司不當扣薪的問題。

引進外籍農工,無益農業升級
外勞並非萬靈丹。面對農村缺工,政府應先積極進行國內人力資源媒合以及農村勞動力互助機制;引進外籍農工或許可解燃眉之急,但無助於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與永續經營,畢竟農業還是對技術及經驗有要求的產業。

鑑於農業係屬民生重要產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台灣農業部門還是應該積極朝向:改善農業工作環境,穩定農產價格與收入,運用新科技輔導產業升級(如使用新科技種地)降低人力需求;並依據未來需求,規畫台灣農業規模,進行產業與人力結構調整,讓務農可以看到希望,年輕人才會願意投入。多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小編為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