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台大畢業,特考狀元,總是綁著馬尾、長相清秀的年輕女孩簡稚澄,以「人生勝利組」出身,為了對毛小孩的一股熱情與喜愛,決定以獸醫師為職志,選擇到桃園新屋的動物保護園區服務。在勞心勞力的六年工作之後,她決定以身殉道,服下為動物安樂死的藥物自殺,在眾人的惋惜聲中悄然離世,結束32歲的生命。
因為愛護動物,她選擇了第一線與毛小孩直接互動的獸醫工作,卻沒料到這份工作還包括要為流浪動物安樂死。
原本以為可以當毛孩子的守護神,意外墜為劊子手,很難想像正值青春年華、愛貓愛狗又成績優異的社會新鮮人,得知這個名為動物保護的官方組織,事實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安樂死」執行者時,內心的掙扎與抗拒是多麼大的衝突。
頂著「美女」光環,加上畫面向來吸引人的貓兒小狗等小動物,媒體注意到這位與眾不同的獸醫師。女孩兒基於愛護小動物的熱情與關愛,對採訪的需求幾乎來者不拒,總是輕聲細語的解說,希望透過宣導來減少棄養,但換來的壓力上身,根本不成比例。
這樣的壓力,從她第一天上工開始,就不斷的糾纏著她的身心,直到她拿起六年來親手為狗兒結束生命用的藥物,結束自己的生命為止。
用溫暖陪狗兒走最後一段路
根據這幾天陸續曝光的訊息,簡稚澄在每週五執行安樂死的日子,她會先跟狗兒一起散散步,曬曬太陽,餵食肉條,在小生命將盡的這一天,盡量讓小動物處在愉快的心情,然後,她會將狗兒抱上桌面,讓狗兒依偎在她懷裡,再將毒藥注射到狗兒體內,親手終結毛小孩的生命。
貓狗也有靈性,知道自己生命即將終結,有的小動物會極力撒嬌,在她懷裡不斷摩蹭,簡稚澄有時也會難以狠心下手,最後只好將手中毒藥放下。
在經歷掙扎執行完安樂死之後,簡稚澄也會到園區裡的「獸魂碑」前,為自己親手終結的小動物性命默哀悼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她再也承受不了為止。
我們一方面同情不捨因此而犧牲的園長,一方面卻也憂心於到底這個所謂「保護動物」的行業出了甚麼結構性的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到底有沒有人關心過?政府有沒有一套方案避免使她們的工作出現「同情疲勞」、「燃燒殆盡」的狀況?
「同情疲勞」與「燃燒殆盡」
「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大約是2年前開始受到學界的重視。
研究心理健康逾19年的權威學者弗朗索瓦•馬蒂厄(Françoise Mathieu),定義同情疲勞是「長期在壓力下,必須去面對與付出關心與同情的情感,因而導致精神耐受能力減弱,對於強烈的情感和情節感覺麻木,無法工作,甚至於在家裏也無法集中精神,並且這一症狀會隨時間積累,類似於像受創傷後產生的精神障礙。」
馬蒂厄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癌症治療中心的醫師、兒福社工與安寧病房工作者。然而不可忽視的,動物保護工作者的環境,也會遇上類似的情境壓力。她的研究發現,同情疲勞的過程常伴隨發生的是「職業倦怠」,英文名詞為「burnout」,當然也可以翻譯為「燃燒殆盡」。
從「同情疲勞」到「燃燒殆盡」,簡女的年輕生命輕如鴻毛,重如泰山。查遍資料,這方面的研究在台灣社會付之闕如,從她的自殺案例來看,我們顯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生命沒有不同」,媒體披露簡稚澄在遺書中寫到這句話。當她在每週五的「行刑日」為狗兒執行安樂死時,看待動物生命與人類並無二致的她,日覆一日殺害自己心愛的小動物,六年來總共終結逾兩千條小動物的生命,這又是何等的壓力與疲勞,我們又如何能想像她心裡所承受的苦痛?
「生命沒有不同」 人類為何能如此狠心
簡稚澄的死,不只是控訴政府乃至於社會大眾對寵物伴侶的福祉如此輕忽、草率而漠視。處在第一線的動物保護工作者,承受著本應是全體社會一起負擔的動物生命權,在我們反省關心動物福祉的同時,豈能忽視動保工作者長期處在壓力下的「同情疲勞」導致的身心嚴重傷害?
《聖經》中受上帝之命,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摩西,在《民數記》第11章裡,摩西受不了上帝賦予拯救百姓的壓力,向上帝祈求說:「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現實中的簡稚澄也承受了無比的壓力,她為了心愛的毛小孩福祉,服下與狗兒相同的毒藥,以終結「沒有不同」的自己性命,企圖喚醒人類,對小動物竟是如此的壓迫。再憶如親歷,我們對她這六年來所受的折磨與苦難,對這兩千多條被安樂死的小生命,驚心動魄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同為地球生命的一份子,人類為何能如此狠心,對待陪伴我們一起生活、呼吸的小動物?
【延伸閱讀】
【園長之死省思 系列專文】再見了!可魯!
死了兩位動保推手之後—不良的體制,會殺人
【被遺忘的動物家人系列】動保工作不是安樂死!
【園長之死省思/系列專文】毛小孩永遠的好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