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美國海軍與陸軍在太平洋戰爭攻台與否的爭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美國海軍與陸軍在太平洋戰爭攻台與否的爭辯

2018-10-30 09:15
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消耗戰與直攻日本的抉擇,關鍵在於美國願意付出多少成本,美國最終仍是選擇跳過台灣,再攻下菲律賓後便往日本進發。圖/作者取自McGregor’s Social Studies.  n.d.  “World War II.” (https://cmsmcgregor.weebly.com/wwii.html)。
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消耗戰與直攻日本的抉擇,關鍵在於美國願意付出多少成本,美國最終仍是選擇跳過台灣,再攻下菲律賓後便往日本進發。圖/作者取自McGregor’s Social Studies. n.d. “World War II.” (https://cmsmcgregor.weebly.com/wwii.html)。

在太平洋戰爭中,作戰計畫爭辯的背後當然有更高的戰略考量:美國海軍認為透過持久消耗戰就可以逼日本投降,也就是採用軍事轟炸、及經濟封鎖,而陸軍則從作戰的經驗判斷,除非直接進攻本土,否則日本絕對不可能屈服。儘管聯席會議在開羅會議(1943)採取折衷,也就是必要的時候不妨入侵日本,但雙方都還是不太服氣。

當美軍於1944年初進攻馬紹爾群島,情勢已經有重大的改變,包括日本空軍不再旺盛、美國艦隊無往不利、日軍強化在菲律賓北端的戰備、及日軍在中國的推進不利,參謀長聯席會議因此覺得有必要在出兵馬里亞納群島之前重新審視作戰計畫,看有什麼辦法可以加速達標。

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倫敦會議決定以出奇制勝的方式加速攻勢,討論到接下來是否跳過菲律賓跟帛琉、奇襲台灣,或者乾脆直攻九州。與會者當時並沒有下定論,決議保持彈性,先徵詢尼米茲、及麥克阿瑟的看法後再議。

麥克阿瑟的立即反應是不以為然,認為菲律賓有戰略、及道德上的重要性,而且就後勤補給而言,提早攻勢是不可能的。在華府的參謀則認為,既然日軍在菲律賓已經在強化兵力,為了繼續往北推進,與其攻打民答那峨、不如先取帛琉。

對於麥克阿瑟跟陸軍來說,不管是從亞洲大陸、菲律賓、還是台灣進軍日本的本土,地面戰是硬碰硬,因此對於呂宋以外的任何新路線裹足不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恩則主張,美軍既有機動奇襲、及海空優勢,透過兩棲作戰搶灘蠶食鯨吞已經熟能生巧,當然不敢苟同。

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也認為未嘗不可先攻台灣、或直取九州,因此跟麥克阿瑟曉以大義,不要因為個人因素、或是政治考量,忘了終極目標是儘早打敗日本、結束戰爭,更何況,只要擄獲台灣跟九州,菲律賓自然唾手可得。

參謀長聯席會議幕僚提供兩條並行路線,一條依循菲律賓、台灣、琉球、九州、本州,一路走小笠原群島、九州(或北海道)、本州,前者搶陸地、比較穩當,後者比較快速、端賴航空母艦的海空優勢,並建議等到拿下帛琉、進軍民答那峨之前再做決定。華府的參謀人員傾向走險棋,認為沒有必要為了呂宋消耗攻台灣的資源,海軍也希望能趕快定案,而陸軍則能拖就拖:

(一)要是德軍跟日軍依然頑強,那就照原來先菲律賓、後台灣的路線;(二)如果兩軍都已經潰不成軍,就毫不客氣由小笠原群島進軍本土;(三)假如日本陸軍還是實力完整,不妨跳過民答那峨。

關鍵在於麥克阿瑟,他自信最快一個月、頂多六個禮拜就可以攻下呂宋,至於台灣則是大規模的攻勢、茲事體大。由於後勤補給不足,他認為空軍並沒有能力在攻台灣之前先壓制呂宋的日軍,與其大費周章,不如繞過台灣,由呂宋、經過小笠原群島、琉球、到九州。

戰略爭議除了涉及陸、海兩軍的本位主義,也有陸軍兵力不足的尷尬。由於戰爭以歐洲戰場為主,美軍在帛琉之役就呈現捉襟見肘的窘態,因此一切必須等待打敗德國以後才能確定。

根據尼米茲在1944年7月的估計,要攻打台灣還缺少20萬兵力,尤其是後勤補給部隊、加上空軍支援與海軍載運,這是海軍方案遲遲無法獲得批准的困境之一。另外,尼米茲認為只要攻下台灣西南部跟廈門就夠了,而陸軍則判斷日軍一定會頑抗、加上當地老的百姓不會迎接王師,將會是一場漫長的硬戰。總之就攻打日本而言,台灣的戰略位置比較好,然而就戰術來看,打呂宋比較順手。

既然整合不成,陸軍與海軍打算各自為戰,分頭進擊呂宋、及台灣。參謀長聯席會議幕僚在1944年9月出面當和事佬,建議先打呂宋、再攻台灣。然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恩依然堅持優先攻打台灣,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則質疑資源從何而來,鬧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戰略評估委員會。該會傾向支持先攻台灣,但同意事緩則圓,看德國到底還能撐多久、及駐菲日軍能否擋得住空襲。

接下來,究竟要先打台灣再攻九州、還是由呂宋直搗黃龍府?馬歇爾根據塞班島戰役的經驗估計,美國打台灣必須付出9,000人傷亡的代價,而九州駐軍只有一師,只要先經艦隊轟炸就可以輕取。相對地,聯席戰略評估委員會則主張,要是進攻本州之前必須先取呂宋跟台灣,不如先取台灣、讓日本人覺悟很難接應呂宋,就不會有懸念。

終究,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消耗戰與直攻日本的抉擇,關鍵在於美國願意付出多少成本。換句話說,歹戲拖棚的成本較低、速戰速決的代價則是較多傷亡。然而根據估計,日本陸軍的實力相當完整、甚至於比珍珠港事件前還強,封鎖轟炸本土很可能不會奏效。因此,攻台還是選項之一。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