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12)日正式掛牌營運,基金會的成立基金是用當時爭議不斷的中科三期訴訟案、中科與當地后里區農民的和解金,董事長林三加表示,雖然當初和解的是中科三期案,但基金會是小愛化成大愛,將協助全台各地的人民爭取環境權。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是台灣環境行政與訴訟的指標性事件之一,自2006年7月31日環保署有條件通過一階環評後爭議不斷,該案歷經后里農民訴願、起訴、撤銷、上訴、停止執行、抗告、更審、再起訴、駁回、廢棄等訴訟程序,經過8個年頭後,於2014年8月8日達成訴訟和解,作成和解筆錄,寫下環評案件行政機關與人民達成和解之先例。
雖然該次和解內容嚴格來說,對於當地農民並無具體利益,也無任何實質回饋,且園區「邊施工、邊營運」,對農民的健康風險仍持續存在,但和解內容中,后里農民還是特別送了一個禮物給台灣的人民,即指定科技部需提撥5千萬元,成立一公益財團法人,也就是「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希望讓台灣土地上的居民,不會再發生像中科三期一樣的情形,在環境權上的保障能更具體與完整。
現任的中科管理局長陳銘煌也是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另外,當時中科三期后里的農民廖明田也成為基金會的董事之一,以及專家學者、律師等成員,共同組成第一屆董事會。
林三加表示,基金會的父親是正義、母親是土地,將為保護這片土地的鄉親爭取權益,未來基金會扮演的是環境法律扶助角色,但與法律扶助基金會不同的是,除受理民眾申訴外,也會針對不公平正義的各種環境問題主動出擊。
一名基金會的成員說,基金會的LOGO是一面象徵保護環境功能的盾牌,以及一隻主動出擊的寶劍,和百合花組成的,就是代表基金會的定位與成立宗旨,林三加也表示,最近引起高度關切的空污問題,即使民眾、NGO在非訟期間的環評階段,基金會也可以開始提供包括法律、環保、甚至健康風險評估等跨領域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