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病平台】遙想沒有健保的年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病平台】遙想沒有健保的年代

文/高川(定居美國多年的台美學者)

2018-10-19 11:45
在沒有健保的時代,尤其鄉下的農村,到大醫院就醫、看診十分不易也難以負擔。圖/郭文宏
在沒有健保的時代,尤其鄉下的農村,到大醫院就醫、看診十分不易也難以負擔。圖/郭文宏

編者按:作者高川博士之前在醫病平台呼籲,「請國人珍惜台灣的醫療環境與全民健保」(2017-2-17)。我們非常感謝他又寄來這篇好文章,也希望讀者能體會他人在美國,心在台灣地殷殷關切故鄉,而好好珍惜我們目前擁有的健保。

現在,在台灣,要看病、取藥、做檢驗、或是住院,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台灣有全民健保,生病看醫生是人民的權利。然而在沒有健保的時代,台灣人生病看醫可沒那麼幸運了。

六十幾年前,一個月光明亮的晚上,家父叫我跟他一起去巡視稻田,看有沒有缺水現象。我們沒有鞋子穿,出門都是打赤腳。爸在前、我在後。走到第二田埂時,他忽然大叫一聲「蛇咬我」。右腳用力一踢,一條約三尺長的黑蛇被甩到另一塊田逃走了。爸馬上叫我幫他在田邊附近拔些白花草,他將白花草蘸田邊的水拼命搓揉傷口。他相信這樣搓、可以去除一些蛇毒。搓了一陣子,傷口附近漸漸紅腫起來。我扶他慢慢回到家裡,趕緊找些布條將大腿綁緊阻擋毒液上流。第二天爸的整條右腿腫得快要迸裂。我們無錢就醫,爸臥床兩個多月,幸好命大活了下來。

又有一次父親工作時、傷了腳踝、也因沒錢就醫、自己用草藥包扎、想不到一個禮拜後變成破傷風,喉頭緊鎖、吞咽困難,只好去看醫生。顯然醫生知道情況不妙,把爸趕出來。要爸快去台大醫院掛急診。否則他的診所要全部消毒。爸聽了宛如世界末日到來。究竟破傷風是什麼病症,這麼可怕?我們到處借貸好不容易湊足了台大醫院入院保證金,得以入院治療。往後的醫藥費和住院費經過了三年多才還清。

媽媽前後生了十一胎,三個早夭,八個長大成人。懷孕期間,從沒做過產檢。分娩的時候,都是在家裡由祖母接生。有做月子嗎?有等於沒有。因為只有一隻麻油雞,夠吃兩天就算是做月子了。媽生完小孩,體力稍微恢復點,就要煮三餐、餵小孩、洗衣服、養豬、餵雞、採茶、挖蕃薯等永遠做不完的農活。難怪媽媽的手心,經常長著厚厚的繭。

我父母親是標準的農夫農婦。一個大字不識,只知道辛勤地工作,以養活八個子女及兩位年邁的父母。八個子女之中我是長子,下有六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我從小定必須當父親的最佳助手。四、五歲時爸爸就教我放牛、拔草、施肥、種菜,稍大後要學耕田、插秧、收割、曬榖等。我們的土地都在山區,有水灌溉就闢做梯田、種植水稻;不能灌溉的地就種甘薯、蔬菜、水果或茶葉。蔬菜水果易長蟲,因此我也要學噴灑農藥。至於採茶、製茶的個個步驟,我是自小耳濡目染,知之甚稔。

我爸出門做農活一定叫我一起去,一則想把技藝教給我,再則我的微小氣力也有些貢獻。讀小學的時候,我最抱怨的是:「為什麼同學們回家後就可以去玩,我回家後就要工作?」但抱怨也沒用,爸的話就是命令。誰叫我出生在這個窮家庭,又是老大,沒有兄姊可以依靠。

我在十五、六歲時開始使用農藥(主要是殺蟲劑),十七歲時忽然全身浮腫。到全鄉唯一西醫「張福堂」診所看診,張醫師診斷為「急性腎臟炎」,必須連續服用抗生素兩週治療。我服了四天就沒有錢再去買藥了。隔了一個月水腫復發,再回去找張醫師,他很不高興,因為我沒有聽他的話連服兩週的藥。所以我的病已從急性腎炎變成慢性腎炎,這個慢性腎炎可能要伴我一輩子了。我沒有告訴張醫師其實我是因為沒有錢才沒有去買藥的,而我的腎臟病後來變成多粒型腎結石,這些結石至今已伴隨我半個世紀。如果當年有健保,我現在應當是「無石一身輕」才對。

我的求學之路頗為戲劇性,別人父母是督促子女用功讀書,以便考上好的學校。我的父母是從不過問我的學業,只希望我幫忙幹農活、做家事。初、高中升學考試以及大專聯考,爸媽都不希望我考上,這樣我才能留在家裡幹活。我不怪他們,因為每次要註冊他們都要到村裡大戶人家借錢讓我繳學費。他們目不識丁,要養八個子女真不容易。然而我的同學很多是所謂「軍公教」家庭,他們不必幹活,週末可以看電影或到處玩,註冊都享有減免學雜費優待而我必須借錢才能上學,實在很不公平啊!

在這個五、六十戶,兩三百人的山村裡,沒有電燈,憑藉著一燭光的煤油燈,秉燈夜讀。我是第一個讀建國中學、台灣大學、赴美留學、拿碩博士、進美國聯邦政府工作至退休的人。老天有眷顧我,今年七十六歲了,仍然每天勤奮地工作。我現在最大的期盼是天佑台灣,讓這個得來不易的健保制度,長長久久。

更多醫病平台精彩文章請至:【醫病平台專區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文章字數 1500-2000。
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若要捐出稿費也請附上受款單位及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