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遊記,以「巡田水」的心情遊宜蘭。
農夫阿伯晨昏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肩掛鋤頭,在田畦間走來走去,有時挖開泥堆,讓田裡水流出;有時堆積泥土,堵死流水,讓田園充滿灌水。這種呵護田園的用心,期望作物旺盛的努力,日復一日,並視為慣常,這就是「巡田水」的精神。(系列79)
羅東孔子廟於1892年由民間興資所建,奉祀孔子為主及倉頡、周潼溪、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朱熹等儒學大師。 清同治元年(1862年),仕紳黃永在等人共同出資,以寓教於崇聖祭祀為宗旨,創設「文宗社」,為奉祀孔子配以倉頡及周濂溪等先賢之祭祀公業。日治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依原始所定宗旨,創建「聖人祠」於羅東鎮義和里義和巷二十號(現日新戲院址),即舊羅東孔子廟,為閩南式建築,並敦請三星秀才黃熾駐廟講授經籍,為地方唯一文廟建築。
全台唯一民間建造的孔廟:羅東鎮北成路一段26號。
民間興建的孔子廟
現在所見羅東孔廟是光復後,1966年移現址改建而成,為全國唯一民間興建的孔子廟。
孔廟中間為櫺(ㄌㄧㄥˊ)星門,是孔廟中軸的第一進,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築之一,與大成門相同,朝東的稱「禮門」,朝西的稱「義路」。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有如一般寺廟的正殿,為孔廟主要的祭祀空間,更是孔廟建築群的核心,亦是舉行祭孔釋奠禮的地方,殿內正中神龕供奉孔子牌位,兩旁亦奉祀「四聖(孟子、曾子、顏子、子思)」及五位先賢,特別的是在孔子牌位的左邊,還奉祀著倉頡的牌位。
櫺星門平常都是大門深鎖,一般人只能從禮門旁的小門進去孔廟。介於櫺星門和大成殿中間,還有孔子塑像及魚池,兩旁還設有涼亭。最特別的是,廟內還飼養孔雀呢,幸運的話,你會看到華麗的孔雀開屏哦。
櫺星門:羅東孔子廟的大門。
至聖先師。
內部的孔子像。
室內主祭牌位。
好漂亮的火爐,綠色的耶!文宗社沿革碑文。
明倫園
由賴慶從董事設計監造,及賴俞哲、陳銘鼎兩位的協助,和各董監事自動發起樂捐,才得以有今日的明倫園。
「明倫」為宗法制度概念下的人際關係與儒學對社會的認知,明倫堂即儒學講堂。羅東孔子廟裡的明倫堂,位於大成殿後方的二樓建築,是現代莘莘學子自修讀書的最佳地點,明倫堂前還有乾海庭園造景,沒有遊客的吵雜,只有潺潺地流水聲,在課業繁多,一變再變的台灣教育下,為不少學生減輕了讀書的苦悶及壓力。
明倫堂,可說是羅東鎮當地學生們,最熱門的讀書地點呢,由於羅東高商、北成國小、國華國中…等學校都在孔廟附近,快到考試季節時,孔廟附設的明倫堂內,擠滿了來此自修的學生,連附近的涼亭也都是學生,此時的羅東孔子廟,成了另類的考生休息區地點,非常特別。
羅東孔子廟,小徑、涼亭。
城隍廟
羅東鎮中正路128號。
城隍(城隍爺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陰陽的神祇,也是中國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城隍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死者亡靈審判和移送之職。現被人供奉於廟宇稱為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位於羅東鎮中正路上,而中正路也是羅東開發相當早的一條街道,而城隍廟又稱慈德寺,在當地有「番仔廟」的稱號,前身為大眾廟。
嘉慶十一年來自彰化、台中地區平埔族千餘人移居本地後,在拓墾過程中因土地爭奪種族衝突,罹難者不計其數,為安奉無人祭祀的孤魂,十六份居民林天來等漳人,於嘉慶二十年在東勢地區募款,擇於塚埔東側,即今羅東鎮農會位置,蓋一間座北朝南木造茅頂大眾廟,為本廟肇建之始,五年後,先賢林烏全等漳人感念彰化平埔族頭目潘賢文,茅格率先開拓羅東之功績,在廟內立牌祭祀。
日治時期,羅東火車開通,營林所遷建,市街繁榮,而茅頂舊廟年久失修,且塚埔已遷移鹿埔,羅東又廢廳改郡,為此原羅東街長陳純精等人遂倡議改建,以彌補羅東郡「陽有郡守,陰無城隍」之缺憾。於昭和八年重建座東朝西瓦頂磚造廟宇現址,主祀城隍老爺,惟限於當時宗教政策,登記廟名為慈德寺,主祀觀音佛祖,而居民慣以城隍廟稱呼。
羅東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
古香爐。觀音佛祖。
主祀城隍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