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直畫到我死。」──張義雄
(台灣前輩畫家張義雄於5月27日病逝,享嵩壽102歲,張義雄的一生如同浪人一般,浪跡天涯,將生命獻給畫布;我們特別介紹張義雄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百年人物。)
張義雄(1914年5月28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在人文薈萃的嘉義市書香世家,父親曾當過老師,後來自己開店。張義雄排行老二,哥哥取名「張嘉英」,這樣的取名是有寓意的,兄弟倆的名字合起來正是「嘉義英雄」,足見父母對故鄉嘉義的熱愛,同時也期許孩子未來能夠為嘉義爭光!
陳澄波啟蒙畫家之夢
來自書香世家的張義雄,兄弟姊妹都很會讀書,唯獨他的成績很不好。張義雄從小喜歡畫畫,他說:「我不會讀書,人家第一名,我是倒數第一名。我很喜歡畫畫,其他的都不會。」
人生,是無數機緣的總和。10歲那年,張義雄經過嘉義中央噴水池,看到一位青年正在池畔寫生。張義雄遇到的青年正是畫家陳澄波,那年陳澄波29歲,已經是東京美術學校的高材生。張義雄受到啟發,回家立刻告訴父親:「我要當畫家!」
張義雄受陳澄波啟蒙,向父親說:「我要當畫家!」(圖片來源:作者翻攝自公視)
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希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父親沒有打破孩子的夢,他告訴張義雄,有夢就去追,但是也提醒張義雄:「當畫家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啊!陳澄波先生為了當畫家,他爸爸把田都賣光了。」父親一直支持張義雄,給他20元,這在那時候不是一筆小數目,還親自帶他到台南買油畫顏料。父親也拜託張義雄的二伯,他是陳澄波的小學老師,二伯親自帶著張義雄向陳澄波學畫。
當張義雄從高等科畢業後,父親再帶他到日本京都念書,那時候他只有16歲,到京都同志社中學讀書,生命就是有如此多的巧合,他上第一堂美術課時,美術老師中堀愛作先生發現他很有畫圖天分,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張義雄也來自台灣嘉義,原來中堀先生是陳澄波在東京美術學校的同學,能在異鄉遇到關愛自己的老師真是太好了!
然而,讀了一年張義雄因為家庭因素又回到嘉義中學。在故鄉求學沒有比較順利,不喜歡讀書的他,因為翹課去看了《巴黎屋頂下》這部電影,遭到退學處分。後來學校念在他參加美術比賽屢屢得獎,要他自己離開學校。沒多久,張義雄遭逢巨變,19歲那年,最支持他的父親驟逝,張義雄在心中暗自決定再也不向家中拿錢,往後的日子,一切都要靠自己!
張義雄,《水牛》。
漂泊異鄉的送報伕
父親過世後,張義雄一個人再回到日本,他一心希望能夠考進東京美術學校。
但是身無分文的他,婉拒家中所有生活費援助,他就像台灣作家楊逵筆下的「送報伕」一樣,每天從早上三點到下午三點靠著送報賺取生活費,這也是留學日本的台灣苦學青年共同寫照。一天微薄的收入,連正常三餐都有問題,更別提昂貴的學費了。
連中學都沒畢業的張義雄,為了考東京美術學校,先到兩洋中學就讀,校長中根先生很欣賞他,知道他生活有困難,就要張義雄為學校作畫,把畫賣給學校代替學費。校長在畢業時鼓勵他:「你要當世界的義雄!」激勵著他,繼續在崎嶇難行的藝術道路前進。時間快轉到40年之後,張義雄在臺灣博物館舉行個展,中根校長竟然跨海來台,台日師生的溫暖情誼,讓張義雄更堅定地走藝術路。
張義雄一共考了五次東京美術學校,都沒能考上。那時他剛好讀到英國文學家毛姆寫的《月亮和六便士》 ,這部小說是描寫一位中年上班族把生命交給繪畫,勇敢追尋成爲藝術家的夢想。文學給了張義雄勇氣!即使連續五次落榜,每次放榜他都從上野公園一路哭著回家,他還是繼續到畫室學畫,也開始到街頭為路人畫像。起初擺攤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為了生活,他成為一位「街頭畫家」。
張義雄日本苦學生活如同作家楊逵筆下的《送報伕》。
(圖片來源:楊逵文學館)
苦難悲傷寄情藝術
從台灣到日本,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張義雄又從日本來到北京,投靠在北京行醫的大哥張嘉英。並在大哥主婚下與從小到張家幫傭的江寶珠成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張義雄迫不及待地從北京回到故鄉台灣。
早已習慣漂泊的他,帶著一把吉他和簡單行李搭上回台灣的船。然而,穩定的日子沒有維持很久,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他從小學畫的啟蒙老師陳澄波遭到國民政府無情殺害,他在日本結識的畫家好友廖德政的父親也被逮捕,從此一去不回。張義雄將所有苦難悲傷都寄情於藝術。
後來他也受邀到台灣師範學院擔任助教,但是因為不適應學院生活選擇離去。他和妻子在家裡開設「純粹美術班」,教學生畫畫。「純粹美術班」隨著張義雄搬了八次家,儘管環境破舊,老師教畫卻很用心,有很多師範的學生都來跟他學畫。
張義雄認為:「為了生活得忍耐暫時的逆境,這是人生對我們的磨練。」艱困中生活更能激發創作靈感,張義雄這個時期的創作多採用強烈粗獷的黑色線條和色塊,作品接連獲美展及台陽展特選。《籠中鳥》一畫,畫的是自己,也是台灣人的共同處境,像被關在籠子裡的鳥,關在黑暗之中,只能從縫隙中看到微弱的自由之光。
張義雄,《籠中鳥》,1978。(圖片來源:家庭美術館)
浪人畫家彩繪生命
坦白說,張義雄在台灣的生活並不得志,他搬了八次家,貧窮和他如影隨形。他卻依舊堅持走在藝術的道路。張義雄和好友廖德政、張萬傳、洪瑞麟等人組成「紀元畫會」,成立的宗旨是:「不要忘記年少時立定的志向。」張義雄一輩子到死都沒有忘記。
1964年,有一位美國收藏家購買張義雄64件作品,他因而有了一大筆收入。浪人性格的他,想要離開仍在戒嚴的台灣。他決定移民巴西,先在日本停留,沒想到卻被人冒充旅行社騙光了所有積蓄,一切又歸零了,他得在日本重頭開始。張義雄在街頭為人畫像,最慘的時候還得撿廢紙為生,太太江寶珠則從事幫傭、洗碗、洗衣等粗重的勞動工作,夫妻相互扶持之下,辛苦幾年之後在郊區買下人生第一棟房子,全家人終於有避風落腳之處。
此後,張義雄的畫作風格有了巧妙轉變,黑色漸漸少了,白色漸漸多了,他成為日本美術聯盟會員,從前那個在美術館外徘徊作畫的街頭畫家,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也有在日本美術館裡面辦畫展的一天,後來他再回到故鄉台灣辦個人畫展,成為台灣第一位經紀畫家,人生終於嘗到苦後回甘的滋味。
小時候因為翹課去看《巴黎屋頂下》這部電影而被退學;60幾歲的張義雄還是繼續追求藝術的真善美,他人生第一次來到心中的「藝術夢想之都」巴黎,一句法文都不會說的他,決定定居巴黎,他相信「藝術沒有國界,藝術可以讓每個人的心靈相通。」他的想法沒有錯,張義雄接連入選法國春季、秋季沙龍,成為巴黎沙龍正式會員,也是台灣第一位入會畫家,更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法國藝術年金的畫家。
張義雄,《巴黎街景》(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美術館)
始終心繫故鄉台灣
人在巴黎的張義雄,沒有忘記故鄉台灣。1988年,520事件「農民運動」爆發,這是台灣解嚴之後第一次爆發激烈警民衝突的社會群眾運動。張義雄為了聲援農民,捐出百幅作品舉辦義賣畫展。
他很崇拜喜劇大師卓別林,卓別林曾說:「成功要有健康、勇氣和一點點金錢。」張義雄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畫壇的卓別林!晚年作品常以小丑和魔術師為主題,他認為小丑要讓人開心,畫家也是如此。畫圖要帶給大家快樂,張義雄不只用圖畫帶給大家快樂,連辦畫展時都現場變起魔術娛樂所有來賓。
張義雄,《小丑》,2006。
實踐一直畫到我死
晚年張義雄從巴黎再回到東京,他秉持學畫初心,始終堅持:「要一直畫到我死。」由於對台灣藝術的貢獻,獲總統頒發象徵文化最高榮譽的景星勳章。
張義雄一直拿著畫筆,畫到99歲,在家中昏倒的那一刻,他才終於放下畫筆。很擅長畫人像畫的他,最後還親筆畫下蔡英文總統的肖像畫。
2016年5月27日,台灣前輩畫家張義雄病逝日本,享嵩壽102歲,張義雄有浪人一般的藝術性格,他的一生如同彩筆魔術師,將苦難和磨練留給自己,將美好和快樂帶給大家。我們看張義雄的畫作,都能深深被畫裡融入的生命和情感感動。他的畫象徵台灣人的精神,這就是台灣最多彩的文化!
(本文圖文轉載自《想想論壇》【人心人術】彩筆魔術師!102歲的台灣浪人畫家:張義雄,作者為張肇烜醫師。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