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死亡詩社的心靈捕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死亡詩社的心靈捕手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2014-08-13 18:38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台譯為春風化雨)劇照。(圖片:網路資料)
「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台譯為春風化雨)劇照。(圖片:網路資料)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自殺身亡的消息,掩過了加薩,伊拉克的戰火,成為媒體的世界大事。

這位好來塢的名演員,雖被定位為諧星,連外表都像傑克李蒙,戲性十足,但是他的兩部「正經片」:「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台譯為春風化雨) 和「心靈捕手」,卻是意味深長,頗值玩味,也適合當作教材。

教育,一直是很不容易討好的電影主題,尤其是挑戰傳統的價值觀。「春風化雨」的架構並不新穎,這是一位滿懷教育理想的老師,進入一所傳統保守的貴族學校,所掀起的波瀾和漣漪的故事。羅賓演這位新文學老師基廷(Keating,和Kidding諧音),在一所以「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為教條的貴族學校,學生深陷陳腐的說教,壓抑的氛圍,老師父母的威權環境中,他試圖解放這些被「禁錮」中的學生。

上課的第一天,他就要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撕掉書頁,丟棄課本,嚇呆了學生,直到他以身作則,學生才歡呼迎接新式的「無標準本學習」。他以船長(captain)自稱,鼓勵學生自己思考,把握當下(拉丁文:carpe diem),透過「古人詩社」,歡聲歌唱,讓美麗、浪漫的生命盡情地綻放,航向新境界。

在被啟發的學生當中,勤奮友善的尼爾(Neil)終於找到自己理想,他熱愛演戲,並在一次演出上大獲成功。但是出色的演出並没有改變他父親的看法,不但堅決反對,並將他帶回家,第二天將他轉入軍校。尼爾極度痛苦卻無法傾訴,在當晚以自殺向威權教育作最嚴厲的控訴;船長因而被解聘離職。這是理想與現實衝突下的禍果,也是家長與學生對抗下的悲劇,更是傳統與現代較量下的代價,這些一直是教育上的一大難題,頗具世界性。

尼爾直至死前的最後一句話仍呢喃著“我演的好,我演的真的很好” !回映「春風化雨」這一幕,不禁驚覺:戲後的羅賓·威廉斯,難道也重蹈尼爾的復轍?他的生涯,演活了各色各樣的「別人」,真的「我演的真的很好」,好到成為世界級的人物;然而,到底他被囚在何種禁錮中,竟然演不好自己呢?「心靈捕手」,難道「最佳」也只能演到「配角」而已嗎?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