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政府吹捧為千秋萬世功業的三峽大壩,從設計、論證歷經數十年,修建耗時15年,耗資2,200億人民幣,於2009年竣工後投入運行。如今歷時9年, 其中除開已知的150萬移民,淹沒的600平方公里的良田和環境、生態、文物的破壞之外,許多原來的隱患已經浮出水面。
旅居德國的來自中國的水利工程師王維洛博士當年作為青年專業者,曾經於80年代參與三峽工程的評估。這個一開始就備受爭議的巨無霸工程如今顯露出來的不僅是人為的貪腐、偷工減料、採用西方邊緣化的技術而落下的先天不足的毛病,更為嚴重的是,整個依著長江中游地段而建的工程是違反科學基本原理的。
為何當初參加三峽論證的400多名各個行業的專家從一開始「弊大於利」的觀點,一個個都改口為「利大於弊」了呢?經不起「名」和「利」的誘惑,許多專家最後臣服於「政治需要」都歸順了官方的意願而點頭贊成,許多人也因此進入科學院成為院士。只有黃萬里等12位良知未泯的科學家拒絕在肯定的評估書上簽字。
王維洛於80年代中期以後到德國留學,取得土地測量的工學博士學位後,一直在專業公司任職。他數十年來一直繼續研究三峽工程的方方面面,他計算出來,三峽的防洪蓄水、防旱澇的功能微乎其微,唯一有利的功能是發電,每年為大壩持有人「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賺得的收益是250億,但是這些錢沒有流入社會,而是進入私人股份持有者,如李鵬家族和一些高官、大款的口袋。
由於攔截水流,泥沙淤積,水質變壞,如果要將三峽庫存的水淨化成建壩之前的質量,每年得花450億,這個差額都得老百姓買單。此外,大壩在一定程度上誘發水災和地震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西方工業國家早就不再建大型水壩,而中國大地上從1949年當時擁有的23個水壩到今天遍佈全國的10萬個水壩,似乎是逆時代和科學潮流的。王維洛在採訪過程中重複他已經發表過的系列文章中的觀點:三峽大壩必須拆除,晚拆不如早拆,因為幾十年後,泥沙淤積,那時再拆已經「欲罷不能」了。
王維洛:三峽大壩必須拆,遲拆不如早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