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紅藜防大腸癌病變?還在動物實驗階段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紅藜防大腸癌病變?還在動物實驗階段

「台灣紅藜」是台灣特有原生作物,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是「超級穀物」

 2017-02-21 15:08
台灣紅藜被看好具有防癌潛力。圖/《民報》資料室
台灣紅藜被看好具有防癌潛力。圖/《民報》資料室

「台灣紅藜」是近來相當流行的養生穀類,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最新研究發現,實驗鼠在餵食「台灣紅藜」10周後,各項大腸癌前期病變指標均有顯著改變,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生李芷薇在副教授施純光指導下,針對「台灣紅藜對大腸癌進展之預防效果」進行一項動物實驗,該研究將實驗大鼠分為五組,包括未誘發大腸癌,並餵食標準動物飼料的「正常組」,以及另外四組:「誘發組」、「低劑量台灣紅藜組」、「中劑量台灣紅藜組」及「高劑量台灣紅藜組」,此四組除注射大腸癌誘發劑,並分別於飼料中加入0%、5%、10%、20%比例「台灣紅藜」。

實驗執行10周後,取其完整大腸組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攝食「台灣紅藜」的大腸癌病鼠,不分劑量高低,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均有顯著改變,包括:大腸癌前期病變SIM-ACF (涎酸黏液素異常腺窩病灶)及MDF (黏液素缺乏病灶),兩者數量均明顯減少;大腸中抗氧化酵素SOD(超氧歧化酶)及catalase (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則明顯增加。

此外,在介入「台灣紅藜」後,PCNA(癌細胞增生相關蛋白)及Bcl-2(癌細胞抗凋亡相關蛋白)兩者均顯著降低其表現量,而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蛋白質Bax表現量則顯著提升。這些結果顯示,「台灣紅藜」具有調控氧化反應及細胞凋亡/增生的作用,藉此達到預防大鼠大腸癌前期病變效果。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表示,細胞的凋亡與增生,是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途徑,而抗氧化酵素則會調控癌細胞凋亡或增生蛋白的表現。透過這次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可能因含有高量膳食纖維,且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

研究於世界食品科技大會發表 

這項動物實驗是採用完整的帶殼台灣紅藜,低、中、高劑量台灣紅藜組皆有預防大腸癌進展效果。而加入5%的低劑量台灣紅藜組即可呈現預防效果。

北醫大這項研究已於2016年在愛爾蘭舉辦的「第十八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由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主辦)」「新穎性食品」類別中發表。

施純光表示,「台灣紅藜」是台灣特有原生作物,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是「超級穀物」,此次研究還發現其具有預防大腸癌進展之生物活性,未來不排除具有開發為保健食品的潛力,北醫大研究團隊目前也已計畫將此一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左)和研究生李芷薇於「世界食品科技大會」
上發表台灣紅藜研究成果。圖/北醫大提供

台灣紅藜小檔案

南美洲的印加藜麥(Quinoa)是聯合國認定的高營養超級食物,近幾年在歐美掀起風潮,被稱為「超級食物(Super Food)」。聯合國曾看中藜麥作物營養的完整性,於2013年訂定了「國際藜麥年」。

台灣紅藜是藜麥的近親,是台灣原生種植物,為原住民利用逾百年的傳統穀類作物,在1981年台灣糧食欠收、鬧飢荒時,一度扮演了「救命糧食」的角色。。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