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論】走入大眾的藝術:探究「布瑞頓─皮爾斯基金會」的成功經驗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論】走入大眾的藝術:探究「布瑞頓─皮爾斯基金會」的成功經驗

——重建台灣音樂史系列(2)

 2017-11-28 10:27
The Red House,布瑞頓住所直到去世為止。目前為BPF管理。(感謝BPF推廣部經理Kevin Gosling提供,BPF蒙允使用)圖/Kevin Gosling提供
The Red House,布瑞頓住所直到去世為止。目前為BPF管理。(感謝BPF推廣部經理Kevin Gosling提供,BPF蒙允使用)圖/Kevin Gosling提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顏綠芬教授呼應文化部之「建設台灣音樂史、藝術史、建築史等文化工程」政策,提出設立「國立台灣當代音樂館」的想法。如何將「音樂史」這個過去較被忽略的藝術類門展現新面貌,擬定相關文化政策整合應用現有資源,並將抽象的文化藝術資產活化,推廣到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或是與其他流行或觀光產業結合,進一步創造出實質經濟效應?筆者將提出英國的布瑞頓–皮爾斯基金會(Britten-Pears Foundation,簡稱BPF)在音樂史料的蒐集、典藏、研究推廣與應用的成功經驗,希望借鏡其方法與架構,對文化部意欲建構的「台灣當代音樂史計畫」與「台灣當代音樂館」提供參考。

「此刻就是未來大展襟抱之時,我們不只在描寫著過去的布瑞頓」,這句話出自於一則訃文,緬懷著英國當代作曲家布瑞頓(Lord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布瑞頓與摯友男高音皮爾斯(Sir Peter Pears, 1910-1986),因著他們對音樂創作與推廣的理想,在熱愛的家鄉小鎮創辦了著名的奧德堡音樂節(Aldeburgh Festival),這個具備都會概念的文化節慶,成為許多當代作曲家、演奏家與其他藝文人士參與交流的平台。在1986年皮爾斯逝世後,BPF開始在奧德堡的布瑞頓故居設立,整理保存其作品手稿、書信日記、藏書、藝術收藏品等珍貴資料,陸續對外開放予學術研究之用,並逐漸轉型為兼具圖書館、博物館、研究教育功能的多功能藝術中心。發展迄今,經過2013年的布瑞頓百歲慶典之後,致力於多元面向的發展,以布瑞頓的作品與每年舉辦的奧德堡音樂節(Aldeburgh Festival)為軸心,建立一個蒐集、典藏、研究推廣與應用英國當代音樂史料的永續經營模式,其主要工作內容可分為三方面:

第一,舉辦奧德堡音樂節。音樂節的節目與活動內容顯示出布瑞頓為大眾創作的藝術信念,許多舞台作品甚至安排當地居民與專業音樂工作者共同演出,並邀請國際知名當代作曲家、藝文界朋友共襄盛舉,提供室內歌劇、室內樂、獨奏、文學戲劇講座、繪畫雕塑品展覽等多元藝文活動。今日奧德堡音樂節已成為國際知名當代音樂活動的代名詞,具有都會概念的英國鄉鎮文化節慶,不僅開發出新的觀眾群體,也帶動當地的文化觀光產業。

第二,私人基金會卻是收藏豐富當代音樂史料的公共圖書館。布瑞頓─皮爾斯圖書館致力於文化資源保存工作,從作曲家的手稿、書信、日記與個人藏書等文獻保存與整理,提供世界各地的音樂學研究者申請使用,並時常舉辦展覽或藝文講座。圖書館肩負另外一項重要使命,則是推廣布瑞頓作品與支持相關研究出版,並培育青年音樂家與鼓勵當代音樂的創作,提供必要的研究資源。

第三,奧德堡地區的文化建設與社區音樂促進計畫。BPF抱持著布瑞頓與皮爾斯對社區的關心與承諾,除了與社區居民共同耕耘音樂節,一同成長,讓社區生活充滿音樂氛圍,居民心靈滿足愉悅,其青年培育計畫也為英國當地與世界各地的當代音樂創作與演奏家提供學習與一展長才的機會。

布瑞頓的著名歌劇《彼得・葛萊姆》(Peter Grimes, 1945)中,男主角似乎唱出作曲家內心的渴望:「我是道地的英格蘭人,生根於此,那麼又是根植於什麼呢?」。BPF延續作曲家對人與土地的熱情,繼續他未完成的工作,讓音樂文化資產鮮活地被保存在大眾的生活當中,一波波藝術浪潮已經透浸了社區居民生活與新一代的青年愛樂者心中,其成功經驗盼能回應未來文化部「國立台灣當代音樂館」的資源整合計畫以及臺灣當代音樂史學研究與應用推廣。


布瑞頓與皮爾斯於1975年5月在斯內普(Snape)合影。圖/Victor Parker攝,感謝BPF提供蒙允使用

【作者簡介】

陳威仰(Chen, Wei-Yang)

英國肯特大學單簧管演奏碩士,基督長老教會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Ph. D)。專長為音樂學研究,以文化歷史學、神學、社會學與音樂理論角度探討英國當代作曲家布瑞頓音樂作品與臺灣流行音樂產業。

著作:《從依利亞德的理論探究布瑞頓歌劇〈彼得葛萊姆〉第二幕第一景的聖俗二元性》、《布瑞頓音樂作品裡的東西融合 ─ 東方素材與西方宗教觀點》、《布瑞頓作品中孩童的音樂素材以及屬靈象徵類型》、《布瑞頓舞台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的研究》、《探討青年文化對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的影響》、《從台灣流行音樂的青年文化觀察音樂人才的訓練》以及《探討當前臺灣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多元化發展與跨界行銷》等論文專書。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