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 「農民起義」官員、學者無愧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 「農民起義」官員、學者無愧嗎?

 2018-11-29 22:49
台灣從事農業最大的困擾在於,辛苦種植的農作物,經常發生產銷失衡,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的慘況。(民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事農業最大的困擾在於,辛苦種植的農作物,經常發生產銷失衡,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的慘況。(民報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農業縣市更是難堪,顯現農民對政府處理農產品產銷失衡的態度和作法相當不滿,被外界稱為「農民起義」。對此蔡政府若還不知道農民為何由綠轉藍,以為只是宣傳不夠,溝通不足,農民不了解農政機關的辛勞所致,繼續自我感覺良好,那麼再度改變將成定局。

由於國內農產消費市場不大,在台灣從事農業最大的困擾在於,辛苦種植的農作物,經常發生產銷失衡,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的慘況,如何預防一直是農委會施政首要克服的難題。為此農委會每年均編列大筆經費委託與執政友善的學者專家,進行解決農產品產銷相關研究計畫,這些計畫的研究成果,多數與農民實際遭遇的問題有很大的落差,甚至連農民已經發生產銷失衡都還不知道,遑論提出解決對策,也都可以順利結案,且一做就好幾年,卻從來沒有被認真檢討過。許多計畫成果被政府機關以密件處理,拒絕對外公開,讓外界無從檢驗或參考,也才會經過這麼多年,即便政黨也輪替過,產銷失衡問題絲毫沒有改變,農民還是年年遭到產銷失衡的慘況。

近年來農政機關施政出了許多問題,使得產地農民哀鴻遍野,官員卻硬ㄠ沒有產銷失衡並質疑抗議民眾是假農民,而國內農業相關學者專家竟然沒有人站出來幫農民說話,給政府建言,最後逼得農民自己上電視來述說務農的苦楚與辛酸,讓觀眾驚訝於農村與農民的現況,原來與政府平常透過置入性行銷或自家媒體所展現的美好景象天差地遠;特別是明明農民生活苦哈哈,多數須仰賴務農以外的工作來養家活口,農政官員竟然在總統面前大讚台灣專業農民(只占極少比率)平均所得高達154萬元,與多數農民的感受不同,何況這154萬元,究竟有多少來自政府的補貼(應占相當大比率),官員也故意不說清楚,農民如何吞得下這口氣,只能自救並透過選票來教訓傲慢的執政黨!

同樣的,這些年以來外界看到的,多是政府誇耀我國遠洋漁業的豐功偉業(如台灣鮪魚、秋刀魚的捕撈量世界第一、魷魚年產量全球第二等等),產量產值有多高,卻刻意忽視在這些耀眼數字背後所存在的「缺漁場」、「缺漁工」、「缺保護」的三大困境,以及因此衍生出入侵他國海域捕魚,虧待外籍漁工,經營權宜漁船(掛上他國國旗的漁船,為非法漁業的主力)等弊端。

儘管國際海洋暨漁工保護團體一再揭露台灣遠洋漁業存在違法、虐待漁工等真實案例,政府官員不以為意,還認為這些團體無事生非,直到遭歐盟祭出黃牌警告,才讓國人大夢初醒發現,原來台灣遠洋漁業並不是如政府宣傳般那麼的令人驕傲,只是這麼長的時間,同樣看不到漁業相關學者敢說真話,督促政府立即改革,多的是爽拿政府研究計畫(成果同樣以密件處理),出面聲援的是政府,不是基層漁民的學者專家,完全看不到知識份子應有的風骨,難怪不受學生尊重。

全面執政擁有絕對權力的民進黨,在短短兩年多迅速累積民怨,讓農漁民由綠轉藍,蔡英文總統擬多下鄉了解失敗原因所在。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民怨早已存在,農漁民也向政府求救多時,卻得不到政府官員的關心與回應。若還是行禮如儀下鄉走一遭,無法對症下藥,那麼農漁民怒火將帶起「完美風暴」,民進黨將與蔡總統一起滅頂!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