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一字寓褒貶,他真的叫「秦始皇」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一字寓褒貶,他真的叫「秦始皇」嗎?

 2017-02-26 17:20
圖/Bjoertvedt,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民報》影像處理
圖/Bjoertvedt,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民報》影像處理

他叫「秦始皇」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太史公為他作本紀的這個人,他真的叫「秦始皇」嗎?

聽到這個問題,許多朋友會一愣,他不叫「秦始皇」又叫什麼呢?

事實上,他不叫「秦始皇」,他叫「秦始皇帝」。

《史記・秦始皇本紀》開篇第一句,就是: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你們看得清楚吧!本篇開宗明義就告訴你,「秦始皇帝」才是他的全名。

看到這裡,或許各位會有疑問:「如果他叫秦始皇帝,為什麼篇名叫〈秦始皇本紀〉呢?難道是因為《史記》漏寫了字嗎?」

當然不是了,我們看《史記》的前後文,確實記載這一篇叫〈秦始皇本紀〉;而且在本篇中的文字,常常稱這個人為「始皇」而不是「始皇帝」,可見沒有問題。

那麼史記為什麼要這麼寫呢?因為《史記》是中國傳統的史書,奉行的是中國傳統的史法。在中國傳統的史法裡面,有很重要的一項,叫做「一字寓褒貶」。

從稱呼人名所用的字,到敘述行事所用的字,都代表史家對他的評價。例如同樣是一個人把一個人給殺了,用「弒」,用「誅」,用「殺」,意義完全不同。

而在史記的篇名中更是如此,太史公對每個人的稱呼都不一樣。同樣是世家,陳勝就稱他的字陳涉,蕭何就稱他的官蕭丞相,張良就稱他的爵留侯。從史記的篇名,你就可以看出作者各式各樣不同的評價,這就是春秋筆法,以後有機會我們再慢慢詳談。

那麼「秦始皇帝」和「秦始皇」,又有什麼不同呢?請問各位,太史公是西漢人,在漢代人心中,「皇」跟「帝」哪一個字比較重要?

判斷兩者中誰比較重要,有個簡單的方法。當我們一定要省略其中一個時,被省略的那個,一定是比較不重要的。

漢代皇帝的正式稱呼,是「漢孝文皇帝」、「漢孝景皇帝」、「漢孝武皇帝」。但當省稱時,會叫「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而不會叫「漢文皇」、「漢景皇」、「漢武皇」對吧?由此就可以知道,在當時人心中,「帝」要比「皇」重要得多。

我再舉一個例子給各位做個參考,東漢的最後一個皇帝叫漢獻帝,禪位後叫山陽公,他死在魏明帝曹叡的時代。當時曹魏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死了以後怎麼稱呼他呢?當時大臣王肅就說:「漢總帝皇之號,號曰皇帝。有別稱帝,無別稱皇,則皇是其差輕者也」,就主張應該追諡為漢孝獻皇。結果魏明帝曹叡胸襟非凡,他出來說我大魏取代大漢那是正大光明的事情,還是稱他為漢孝獻皇帝吧!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在當時人心中「帝」字是比「皇」字更重要的。

如果「帝」字是比「皇」字更重要,那為什麼篇名要省略這個「帝」字呢?因為太史公從篇名要告訴你,他要藉此來貶秦始皇。

但貶歸貶,歷史必須記錄事實。在這篇文章裡面,從頭到尾至少要有一次正式稱呼人家的全名,這是史家該有的道德。這也代表了寫歷史的人,不是不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他是故意不這麼稱呼的。所以這篇文章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他叫「秦始皇帝」,可是篇名還是叫「秦始皇」。


本文摘自《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