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升格國定古蹟 鄭麗君:遲來的肯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升格國定古蹟 鄭麗君:遲來的肯定

 2018-11-12 15:10
文化部長鄭麗君(前排右3)頒發國定古蹟指定證書給予艋舺龍山寺,由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前排右4)代表接受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前排右3)頒發國定古蹟指定證書給予艋舺龍山寺,由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前排右4)代表接受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今(12)日公告,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從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文化部長鄭麗君今日親赴兩處送國定古蹟公告函,以及首次製作的「國定古蹟指定證書」,她致詞時表示,列為國定古蹟是「遲來的指定」,送上指定證書是要代表政府的感謝與承諾,一方面感謝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管理單位長期以來維護及修復古蹟的付出,另外也是承諾,政府未來會更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

鄭麗君指出,艋舺龍山寺及大龍峒保安宮跟大台北地區的開發關係密切,無論是「有形」的建築特色、區位發展史,或是「無形」的信仰文化、民俗活動推廣,都獲「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文資委員肯定,通過審議分別指定為第99處及第100處國定古蹟。

鄭麗君表示,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見證大台北地區近300年的開發史,其建材、建築工藝、建築配置,以及百年來累積發展的寺廟文化、民俗活動,堪稱台灣寺廟文化資產的典範。

指定為國定古蹟後,除了最高可補助95%的修復經費外,未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也會盡力協助這兩處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管理維護,並結合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的防災預警、科學保存修復技術,適時提供必要協助。


文化部長鄭麗君(左2)頒發國定古蹟指定證書給予大龍峒保安宮,由台北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左3)代表接受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出,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的文化資產價值早已深獲肯定,但1997年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時,原為台灣省主管的42處二級古蹟全數改為國定古蹟,當時同列二級古蹟的台北、高雄共6處直轄市定古蹟,卻未同步改為國定古蹟,留下遺珠之憾。

今年3月,鄭麗君在龍山寺宣布,文化部將主動辦理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公會堂(台北市中山堂)、欽差行台,以及高雄市旗後礮台、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共6處直轄市定古蹟的文化資產價值評估,今日龍山寺、保安宮已通過「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審議,指定為國定古蹟。

艋舺龍山寺

創建於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早期是福建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一路見證移民拓墾、中法戰爭、日治等不同重要歷史時期大台北地區的發展。龍山寺280年來歷經多次整建,其建築營建技術及建材揉合清朝工藝、日治時期銅鑄龍柱、西洋古典式樣柱頭等多元樣式,在台灣傳統建築史中,有極高的代表性與藝術價值。

此外,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神明會、祭祀儀典及珍貴文物,也是台灣寺廟中保存「民間佛教」最完整的代表之一,近年來,艋舺龍山寺寺方極力發揚觀音信仰、投入社會公益、推廣教育文化及國際交流,觀光客絡繹不絕,已成為國際友人認識台灣的重要標的。


龍山寺正殿。圖/文化部提供

大龍峒保安宮

重建於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已有214年歷史,現仍留存諸多重建時的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保安宮在日治大正時期整修留存的「對場競技」木作,更見證匠師「拚場」競技的歷史,還有光復後繪製的壁畫,至今也仍保存完整,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深具藝術價值。此外,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長期以來對保存保生大帝信仰、藥籤文化、保生文化祭等節慶活動有卓著貢獻。


保安宮正殿。圖/文化部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