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補助越多業者漲越多 民團籲搶救生育率不該只發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補助越多業者漲越多 民團籲搶救生育率不該只發錢

 2017-09-20 13:21
民團倡議「公共托育經濟學」,呼籲政府要解決低生育率和高齡化的問題,應該重結構重新思考檢視目前的托育市場。圖/李秉芳
民團倡議「公共托育經濟學」,呼籲政府要解決低生育率和高齡化的問題,應該重結構重新思考檢視目前的托育市場。圖/李秉芳

台灣生育率再次跌破新低,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20)日和多個民團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女性在30歲開始勞動參與率就一路下滑,而低勞動參與和低生育的雙低困境,主因出在育兒成本太高,青年生存處境艱難。政府要解決問題,不能只是靠發津貼補助,因為政府補多少,民間的私立托育業者也跟著漲價。除了增加公立托兒所之外,也要提高「非營利幼兒園」的比例,才有可能透過經營方式的結構性改變創造三贏。

台灣2-6歲的托育公立和私利比例為3:7,在高度市場化的情況下,私托的品質卻難以控管,辛苦的年輕父母抽不到公托名額,每個月花大錢將孩童送到昂貴的私立托兒所,但面對的卻是躲避稽查超收孩童、低薪過勞的教保員、苛扣餐點食材成本等問題。政府雖然增加育兒津貼補助,私立托兒所業者卻為了增加利潤,就跟著以物價上漲、改變教材、餐點、學才藝等各種名目漲價,家長的錢省不下來,只生一個小孩就覺得生活困難,更多人選擇乾脆不生。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的劉毓秀表示,政府投入資源希望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卻沒辦法發揮效益,因為想要解決問題不是花錢就可以,必須花對地方。劉毓秀說明,公共托育的基本邏輯是由政府精算成本後,自行或委託民間非營利團體辦理托育服務,無論政府或非營利團體都沒有追求利潤的需求,因此家長只需要負擔成本價,不需擔心費用過於昂貴,教保人員的薪資和條件沒有剝削空間,幼兒使用的餐點食材、教具玩具也不會被業者苛刻。政府的預算用在公共托育,才能扎扎實實回饋到家長、孩童和教保員身上,而非掉進業者的口袋。


民團表示除了公立托兒所,非營利幼兒園將有助於解決育兒成本過高的問題。圖/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提供

托育政策聯盟的發言人王兆慶則以南韓為例,指出南韓前總統补槿惠在2013年起,推出學齡前幼兒私立幼兒園和私立托兒所「全額免費」政策,然而南韓的生育率也仍然不見起色;反而像是德國及北歐許多國家,投入資源和時間,提高公托和非營利幼兒園的比例,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將托育費用壓低,青年父母才能無後顧之憂安心工作,台灣政府應該翻轉思維,針對0到6歲嬰幼兒提供平價優質的公共托育服務。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也指出,公共托育雖然平價,但「用料實在」。今年工會調查教保人員薪資,發現在私立幼兒園的教保員平均年資10年,領的竟然是21,000-24,000的超低薪,每天不含午休卻要工作9-10個小時,在這樣低薪過牢的情況下,流動率非常高,托育品質也令家長堪慮。然而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大學畢業起薪30,155~34,155元,年資15年最高可達44,155~48,155元。若教育部的計畫能徹底落實,讓非營利幼兒園5年內從目前的72家,再增設100家,讓幼兒園公、私比提升到4比6,才能創造家長、孩童和教保員的三贏局面。


民團計算,一旦非營利幼兒園普及化,能替家長省下的錢以及替教保員加薪的錢,總共高達28億,可以大幅促進經濟發展。圖/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提供

民團總結分析,假設有3萬個青年育兒家庭,因將孩童送到非營利幼兒園公共托育「省錢」,每年能省下的總金額為23億4千萬元,而公共托育工作人員與私幼相比,公托每年「加薪」的總金額為4億4千2百萬元。政府投資這樣的公共托育,不只是讓孩子吃得好、學得好、玩得安心。3萬個公共托育名額,每年將近28億元的經濟效益,還會實際分配到托育的家長、幼兒園的勞工身上。人們手頭寬裕了,也就敢於花錢、消費,進一步促進社區各行各業的經濟循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