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為了因應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迅速擴張,2017年提出「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但至今這項戰略的成效不彰,中國在南海的發展速度有增無減。美國國務院於這個月初提出新的「印太戰略」報告,準備以更具體方式落實戰略目標,擴大結合志同道合國家,共同遏止中國獨佔南海的企圖。
印太戰略初步效果有限 中國於南海快速擴張
美國針對中國過去幾年在南海區域的主權聲索,揭示「印度--太平洋戰略」,加強與亞太區域盟國的合作,共同對抗中國實現其控制南海九段線的目標。
中國從2014年開始,擴大在南海填海造陸,修建人工島嶼,加強對聲索南海主權區域內的島礁控制權,2015年則逐步興建南海島礁的軍事工程。
隨著中國在南海修築軍事前哨基地,美國於2017年提出「印太戰略」,目的為遏止中國控制南海區域及其領空。
但是美國之前推動印太戰略的效果不彰,到了2018年,中國明白宣誓,在南海部署必要防衛設施是執行國家主權的正當權利,並且不斷以文攻武嚇方式,針對九段線內其他的南海主權聲索國,包括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阻止這些國家開發離岸資源。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主任波林(Gregory B. Poling)指出:「中國過去幾年來,持續騷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離岸活動,顯示北京方面根本沒有想以任何具體作為,與這些國家就南海主權問題達成和解。」
他並且指出,中國控制南海的力量與日俱增,美國若是不做出改變,或許不久的將來,北京就會真正控制南海。
遏阻中國獨霸南海 美推動印太戰略2.0
面對中國在南海的快速擴張,美國今年6月公布「印太戰略報告」後,這個月3日再由國務院公布「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促進共同願景」(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dvancing a Shared Vision)報告,進一步揭示美國未來將以更具體方式,落實印太戰略目標,擴大聯合印太盟國,對抗區域內不滿現狀的國家,特別是針對快速崛起的中國。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分析,美國未來在南海實施的戰略可能有以下幾項:首先是美國會更加頻繁地,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自由航行任務」(FONOPS)。自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美軍在南海進行的自由航行任務已多達15次。
至於美國的盟國為展現對南海主權「國際化」的支持,包括印度、日本、英國和法國等國軍艦,都曾以自由航行為由通過南海,但也引來中國的抗議。
其次,除了自由航行任務,美軍也將增加在南海地區對中國軍方的近距離偵察任務,今年美軍在南海的偵察次數與2年前相比,增加了4倍。美國還將擴大與印度、日本和澳洲組成的「四國聯盟」(Quad)合作規模,加快在南海周邊地區興建基地與強化軍力部署。
再者,美國與日本、印度、澳洲,以及與中國存在南海主權爭議的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東協會員國,未來將會擴大在南海地區的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但如此一來,也可能增加與中國在南海擦槍走火的機率。
印度退出RCEP 與中國抗衡為考量之一
此外,順道一提「四國聯盟」之一的印度,這個月4日決定退出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各界分析新德里當局不加入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經濟考量。然而若是更深一層分析,印度政府不願在未來經濟可能遭受打擊後,危及其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失去與中國在東南亞及南海事務分庭抗禮的地位,也是其考量因素之一。
印度獨立評論記者馬嘉尼(Niranjan Marjani)指出:「印度若加入RCEP恐將造成印、中之間的經濟失衡,打擊印度在東南亞的戰略利益,進而削弱印度以競爭者的角色,對抗中國的擴張。」
綜合以上分析,隨著美國未來強化「印太戰略」,華府正結合盟國或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遏止中國獨佔南海及區域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然而這場「擴張」與「反擴張」的對抗,勢必讓東南亞的地緣政治更形複雜,未來南海局勢將如何演變,值得密切關注。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