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奧運英雄】張星賢/一個陌生的名字 卻是台灣奧運第一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奧運英雄】張星賢/一個陌生的名字 卻是台灣奧運第一人

台灣奧運英雄系列一

 2016-08-02 09:26
第一個台灣人參加奧運的張星賢(中),彷彿命運刻意抓弄他似地,一生兩次參加奧運比賽卻都在日治時期和滿州國時期,而這段不能自己選擇的宿命經歷,也影響了他從此以後不曾在「中華民國」時期被委派參與奧運重任。圖/取材自網路
第一個台灣人參加奧運的張星賢(中),彷彿命運刻意抓弄他似地,一生兩次參加奧運比賽卻都在日治時期和滿州國時期,而這段不能自己選擇的宿命經歷,也影響了他從此以後不曾在「中華民國」時期被委派參與奧運重任。圖/取材自網路

【編按】2016年第31屆夏季奧運即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登場,為台灣加油的同時,回顧台灣奧運之路,其實一路走來顛頗崎嶇。
 第一次有台灣人參加奧運,是早在84年前(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張星賢,可是他當時參賽的身分卻不是台灣;台灣第一次奪牌是1960年的羅馬奧運銀牌楊傳廣、第一位奪牌的女性是1968年墨西哥奧運銅牌紀政,然而,縱使他們兩位都曾創下過許多世界紀錄,卻始終跟奧運金牌緣慳一面;之後,台灣成為國際政治孤兒,奧運場上有一段時間不再有台灣、不再有中華民國,消失之後的福爾摩莎,重新回到五環世界時,名字已經被叫成沒有人懂的「中華台北」,得一直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跆拳道國手陳詩欣這面台灣史上第一面金牌,才讓我們對台灣長期積累的歷史宿命與鬱悶得以全然釋懷......!

 這是一系列從顛仆跌宕走過來的台灣奧運英雄的故事,也是值得歌頌的,一段從宿命裡突破宿命的奮戰長河史詩。


「很奇怪為什麼不派我去呢?我從來就沒有過對不起國家的事。」1964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張星賢曾盼望能為國效力,但最後期待落空,無緣成為代表隊教練,張星賢喟然長嘆自問著。這個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台灣人,因緣湊巧成長在日治時代、成為日本奧運代表隊選手、又變成到滿州尋求機會的台灣人,而這些曾經、無奈的日本人身分與滿州生活,成為他無法拋棄的原罪,讓他在中華民國時代,終其一生夢想著可以台灣人身分踏入奧運會場的希望,仍始終願違。

這是張星賢的故事,一個「生不逢時」的偉大運動員的故事。

台灣第一代田徑英雄

在台灣,運動員參與夏季奧運會的史頁上留有紀錄的,首推田徑界耆老張星賢。張星賢馳騁田徑場上20多年,曾經同時保有五項「中華民國全國紀錄」。國際田徑名將「亞洲飛躍的羚羊」紀政,即曾稱譽他為:「中華民國田徑史上的一代巨人」。旅菲的著名國際田徑統計家施穎州先生則表示:「張星賢是中華民族第一代田徑英雄,楊傳廣、紀政是第二代。」

張星賢於1909年10月2日出生於日據時期的台中廳,學童時期即展現運動天賦,曾獲日籍足球教練邀請加入足球隊。隨後又加入田徑隊,練習中長跑,青少年時期曾代表台中州參加全台灣的比賽。隨後曾遠赴東瀛,留學日本知名體育學府早稻田大學,期間,曾創下多項田徑紀錄。他在1932年獲選參加美國洛杉磯夏季奧運會,雖然是代表日本與會,卻是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台灣人。

1928年(昭和三年)四月為慶祝「建功神社祭典」舉行田徑賽大會,在台北新公園競技場舉行,台中商業學校(今台中科技大學)為張星賢報名參加1500公尺及三級跳遠。從無比賽經驗的他,早上跑完1500公尺落選了,而且吐了一地,全身疲勞不堪,但下午仍繼續參加三級跳遠。

張星賢身體雖然疲憊,但因為是初次參賽,所以鬥志高昂,就憑藉這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他在三級跳遠以13公尺15的成績贏得金牌,這面意義非凡的金牌,奠定了張星賢對田徑運動的興趣,也開啟了他日後的田徑生涯,

中學畢業後,張星賢由日籍友人笠原的協助負笈東瀛,進入日本知名體育學府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就讀,並加入田徑隊。初期,他專攻跳遠及三級跳遠。當時日本的跳部實力全球頂尖,尤其以三級跳遠為最,有七、八位選手具備世界十傑的實力,包括獲得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金牌的織田幹雄(亞洲第一位個人奧運金牌得主)與第四名的南部忠平兩位早大隊友。由於跳部出頭極為困難,張星賢又改練其他項目。

從1932年洛杉磯奧運到1936年柏林奧運

在1931年的早大與慶應大學的傳統對抗賽中,張星賢參加400公尺短跑,以52秒正得到第三名。同年5月的日本大學田徑賽,他首次參加400米中欄,以58秒4得到第二名。當時的日本全國記錄是57秒4,這個成績給他及隊友帶來極大信心。這一年他的成績進步到56.8秒,打破日本全國記錄。

1932年5月下旬的洛杉磯奧運會全日本選拔賽,張星賢在400公尺複賽跑出50秒4的第一名佳績。但翌日決賽只跑出51秒,獲得第四。5月30日公布選拔結果,張星賢以400公尺中欄及1600公尺接力兩項入選日本奧運代表團,成為第一位當選奧運選手的台灣人。

張星賢在洛杉磯奧運會400公尺中欄分在預賽第一組,同組共5人,位於第二跑道的他跑出57秒分組第四名成績,未能晉級。

1934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張星賢考上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隔年4月赴大連就職。任職滿鐵期間,他持續投入田徑訓練並參與各項比賽,且積極爭取參加次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6年,他先在滿鐵田徑賽贏得代表權,再參加4月的滿洲大會兼選拔賽,締造7公尺28的個人最佳跳遠紀錄。在東京的全日本選拔賽裡,他贏得400公尺第三名,再次以1600公尺接力項目入選奧運代表團。在柏林奧運會裡,張星賢跑1600公尺接力的第二棒,預賽成績第四名,未獲晉級。

奧運第一人 楊傳廣紀政的老師
退役後 一生不曾再重返奧運場

1945年8月日本戰敗後,滿洲國解體。張星賢回到故鄉台灣,任職省立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 )。公餘之際,他和林鴻坦、謝東閔、林朝權、游彌堅等人組成臺灣省體育會。

1948年,高何土先生負責籌備並成立「台灣省田徑協會」,由張星賢擔任第一任會長,隨即籌辦第一屆台灣省田徑賽,這項比賽辦了五十多屆,直到1998年才因為「凍省」而停止。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從今年三月起到九月,為台灣奧運第一人張星賢舉辦特展。圖/取材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張星賢在1948年轉赴合作金庫任職時,於同年5月以38歲之齡入選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代表隊,並擔任總隊長,隨副總領隊謝東閔到上海參賽。他在如此高齡,且擔任管理職務,缺乏時間練習的狀況下,仍獲得跳遠銅牌,和三級跳遠的第四名,令人嘖嘖稱奇。

其後張星賢逐漸淡出賽場,但仍活躍於各級運動組織,並擔任教練,先後指導過陳英郎、楊傳廣、紀政、蘇文和、蔡登龍、陳明智等後起之秀。張星賢於1989年3月14日在台北辭世。終其一生,曾在1930年代兩度參加奧運,又是名校早稻田大學畢業,如此顯赫的學經歷在當時的台灣體壇已極其罕見,但他卻未能真正參與體育核心運作,甚至未能以職員身份再度踏上奧運會場,是其終生遺憾。

更多奧運新聞請看....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