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文化日 李敏勇:以文化視野追求國家重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文化日 李敏勇:以文化視野追求國家重建

 2016-10-18 00:10
17日是台灣文化協會95週年,台灣北社等團體在自由廣場舉辦「台灣文化日晚會」,以不同語言族群的音樂與文化劇,呈現台灣文化多元的豐富形貌。圖為海島演劇演出「綠島的月」
17日是台灣文化協會95週年,台灣北社等團體在自由廣場舉辦「台灣文化日晚會」,以不同語言族群的音樂與文化劇,呈現台灣文化多元的豐富形貌。圖為海島演劇演出「綠島的月」

17日是台灣文化協會95週年,也是第16屆台灣文化日,北社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第二場「台灣文化日晚會」17日晚間在自由廣場舉行,詩人李敏勇在會中表示,文化是國家的心,我們要以文化視野來追求國家的重建,這個國家是屬於認同台灣多元族群的國家,而不是中國人主張的國家。

台灣北社、台灣社、客社等團體在颱風雨中舉辦「台灣文化日晚會」,文化部長鄭麗君、立委吳焜裕、北社張葉森社長、客社黎登鑫社長、詩人李敏勇、資深媒體人鄭弘儀、林哲夫教授等人均到場共襄盛舉,環盟、綠盟、台灣教師聯盟、陳文成基金會、凱達格蘭學校、台大研究生協會及自由台灣黨等團體也在現場擺攤,宣傳各公共議題。

張葉森表示,1921年10月17日蔣渭水等台灣前輩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目的在啟蒙大眾,推動以台灣為主體的價值觀,喚醒台灣意識,台灣社會文化的發展歷經強勢外來異文化的洗禮,在長時間歲月的淬煉後,早已建立了獨具風格的台灣本土文化,但1945年中國戰敗後強占台灣,催殘台灣文化,北社自2001年成立以來,每年舉辦文化日活動,透過系列活動,提醒民眾回顧土地上的歷史記憶,主動的重建更整體、更宏觀的優質和堅韌的台灣文化觀。

李敏勇說,台灣人雖已當家作主,但仍面對中國和中國國民黨併吞台灣的威脅,我們要共同以文化視野來追求國家的重建,這個國家是屬於認同台灣多元族群的的國家,不是中國人主張的國家,不要滿足在某種程度的維持現狀論。

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台灣文化日晚會,但沒有上台致詞。

李敏勇提醒,台灣人要記得百年來歷經2次外來殖民統治的歷史的苦難,要記得前人為台灣受苦受難,如此紀念文化日才有意義,否則後代子孫在回顧歷史時若只有悲傷,我們將無法向後世交代。

他強調,經濟是國家的身體,而文化是國家的心、國家的精神,若沒有文化,就像一個人沒有中心思想,心是空的,台灣在重視經濟之外,更要重視文化,以文化角度重建國家,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是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很重要的事,我們有自己的文化,不是國民黨的中國文化養大的,我們要透過民主程序,讓台灣成為一個美好的、真實的國家。

會中安排各族群音樂演出,包括台大研協會的台灣城鄉樂團演唱台語歌曲、謝宇威的台灣客謠、陳明章的台語歌謠及巴賴Balai的原民之歌,海島演劇演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歐陽文等人的故事「綠島的月」。

張葉森社長(左)及立委吳焜裕上台致詞。

北社副社長、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表示,海島劇場的演出可能很沈重,但我們必須面對苦難的歷史,而且這些歷史在不久前才讓大家知道,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國史館才有228、白色恐怖、美麗島等時期的檔案出版,以藝術、音樂等方式呈現,歷史才會活起來,但若沒有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在學校教授「認識台灣」、本土教育,就沒有太陽花學運,這是台灣人當家作主的重要。

陳儀深說,文化部已在處理中正紀念堂的事,陳水扁處理一半,只留下自由廣場,但裡面的民主紀念館則是功虧一簣,現在完全執政的新政府開始在處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一方面要有點耐心,一方面也要睜大眼睛監督,希望立法後能一步步實現從形式到實質的台灣新國家的建立,而鄭麗君日前也承諾,明年的台灣文化日,文化部將出面協調藝文、民間團體,推出具計畫性的台灣文化日紀念活動。

台灣城鄉樂團演唱黃昏的故鄉、港都夜雨等台語歌曲。

謝宇威演唱台灣客謠。

李敏勇強調文化是國家的心。

陳明章率性又富感情的演唱,贏得滿堂彩。

鄭弘儀和台下民眾互動熱烈,一搭一唱,全場笑聲不斷。

陳儀深說文化部已在處理中正紀念堂的事,人民也要睜大眼睛監督。

排灣族歌手巴賴Balai在高雄都市長大,因日本太太對原住民文化的興趣,才重啟文化認同。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