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推崇「蘭記」王令麟:80%台灣人自認擁有中華民族DNA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推崇「蘭記」王令麟:80%台灣人自認擁有中華民族DNA

 2017-11-03 23:06
東森總裁王令麟出席《記憶裏的幽香: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百年紀念版》新書發表會。圖/唐詩
東森總裁王令麟出席《記憶裏的幽香: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百年紀念版》新書發表會。圖/唐詩

老一輩嘉義人熟知,由黃茂盛創辦的嘉義第一家現代化書局「蘭記書局」,是日治時期漢文教育重要推手,描述蘭記書局與台灣出版史的新書《記憶裏的幽香: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百年紀念版》今天舉行發表會,黃茂盛的孫女,《ETtoday東森新聞雲》執行董事黃寶慧期許,這些漢文史料能有一個國家級、能永久珍藏並展示的去處,讓大家看到台灣文化發展歷史的每一個軌跡。

而黃寶慧也當場捐贈各100本新書給嘉義縣、市圖書館,由蒞臨發表會嘉義縣長張花冠、市長涂醒哲代表接受。另她也捐贈給嘉市世賢圖書館100本新書。

昨天才賣掉東森電視持股的東森國際總裁王令麟,今天也出席這場新書發表會力挺。儘管王令麟並未上台發言,不過他仍透過新聞稿對蘭記書局在百年前,為了台灣人學習漢文文化所付出的貢獻表達欽佩。他指出,「當兩岸在『一中』?或『兩岸共識』?討論爭執不休時,他樂見台灣的知識份子一起來回顧當年蘭記書局對漢文的推動」。

「因為回顧歷史,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英國、日本人的統治,但是80%的台灣人,仍認為自己擁有中華民族DNA的血緣,是漢族文化留下的種子,所以兩岸、全球的華人,應該一起來振興漢文、華人民族的榮耀」。

王令麟肯定蘭記的貢獻。他提到,近百年中國因為外強入侵,使得身為中華民國的中國人或台灣人,長期遭割據,被外族凌虐、統治,「卻有一位書局經營者,在台灣這個小島上全力推廣漢文文化,使得唐山過海的台灣人不忘祖,又有學習漢文的機會」。

前主播黃寶慧是「蘭記」第三代。圖/唐詩

他強調,這也是東森媒體集團立志成為全球華人媒體領航者的目標,「我們不能讓美國的CNN,英國的BBC,日本的NHK獨佔鰲頭」,因此東森集團長期經營,讓電視台在全球100多佈局落地,「希望宣揚中華文化、漢文文化」。

《蘭記書局史料文集百年紀念版發表會》今(3)日在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發表會。包括王令麟,嘉義縣市首長張花冠、涂醒哲,曾任嘉義市長的監察院長張博雅,前行政院長唐飛、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台大教授李鴻禧等多名政要都到場相挺。政論節目主持人張啟楷、黃光芹,以及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也都出席,發表會則由蘭萱主持。

舊址位在嘉義市中山路的「蘭記書局」今年創辦剛好滿一百年,是老一輩嘉義人的共同記憶,也是當地的精神地標,是台灣第一家現代化經營的書局,也是台灣第一家出版社,在台灣出版史、文化史上具有相當的地位,與林獻堂的中央書局、連橫的連雅堂書局、蔣渭水的文化書局同列台灣四大書局,但比它們更早。

「蘭記」出版的漢文讀本,部分成為教科書。圖/唐詩

黃茂盛在日治時期與戰後印製不少漢文讀本,更是很早就推出「郵購」,和書商也有不少的往復訂閱史料,當年的出版品、圖書分類等相關文件如今更成為珍貴史料,今日現場也展出昭和時代印製的漢文讀本。

而記載「蘭記」的論文集第一版並未訪問黃茂盛的後人,黃寶慧說,三、四年前她從親戚獲知這本論文集後,透過王令麟等人,總算找到遠流董事長王榮文並獲引薦,補上了家族的相關史料,而成為百年紀念版,包括叔叔、姑姑今天也在場。

黃寶慧說,當年她爺爺在嘉義的「大通」(中山路)開了這書局,也拿到日本的執照,可從上海進口一些漢文書來台灣,「而在國民政府來台後,當時台灣有六百萬居民,需要大量漢文讀本,因此就印了這些讀本,有的還成了當年的教科書」,而這些讀本最早是從昭和五年就開始。

黃寶慧也表示,相關史料目前都保存在王榮文那裏,她對感謝今天嘉義的長輩、耆老們,包括張博雅等人今天來共襄盛舉。

年近7旬的王榮文則回憶,他小時候從義竹坐小火車到嘉義市,然後走路到嘉中讀書,都要經過「蘭記」,對他而言是五十幾年前就很熟悉的。而2007年他接獲「蘭記」珍貴史料,是黃茂盛來往書信、圖書目錄、雜書等,就找人把這些東西打包運回台北,這批史料就因此留下。

王榮文說,他剛好擔任「文訊」董事長,也就很自然請當時總編輯(現任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處理,並由學者來做研究。「如果能留給台灣級出版產業博物館…每個總統都說文化立國很重要,並沒很重視出版社、作家往來書信這些資料」,若有國家級博物館能有系統保存,對台灣出版的現代歷史應該是很珍貴的」,他也再次感謝黃寶慧補進她「嫡系」的資料。

張博雅相當佩服「蘭記」的經營。圖/唐詩

監察院長張博雅說,小時候到蘭記書局「是必然的」,但如果這書沒有整理出來的話,沒想到內容那麼精采、深入。「從日治時代、日文版到漢文版的,甚至自己編印的台語字典、辭典,各方面如經史子集、百子全書、宗教類、偵探小說都有」。

她說,現在開書局要編書目可能較簡單,有電腦可處理,但創辦人當時很棒,可把這些都整理,成立「蘭記圖書部、蘭記出版社、蘭記圖書館」,一般人卻不知,「我們嘉義人以蘭記為榮,確實偉大、確實不簡單」,且早在7、80年就有郵購,而且還會行銷,「買多還會打折」,非常讓人欽佩。她也當場向黃寶慧表達感謝。

今年86歲的城仲模對提到小時在台南的書店看書的經驗,也提到小時候就看過蘭記出版的三字經,「台灣文化就是那時候最要緊的,把這些保存下來非常難得」。

而他也提到,8、90年來時代變化已不太注意「讀書」這事,但他早期出國去德國、瑞士,當地人都很愛讀書,而他去日本求學時,坐電車很擠也有很多人在讀書,在荷蘭1932年時還發佈全國唸書,規定大人、囝仔的讀冊日,「讓人感覺很有氣質,就是從讀書而來」,早期是從讀書,也就從這發揮台灣人的精神,「那時政治不能睬,就從這(開書店)開始」,當年有從上海進口,也有從日本進來的。

「那時代的人為了保存漢文化,真的很認真,也讓我非常感動」,蘭記對台灣歷史保存很重要,也是比較欠缺的一部分,城仲模說。

城仲模小時候也讀過蘭記出版的「三字經」。圖/唐詩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