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不看中國臉色 蓬佩奧送大禮─廢除交往限制 美台關係升溫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不看中國臉色 蓬佩奧送大禮─廢除交往限制 美台關係升溫

 2021-02-11 09:00
對台友好,對中強硬,兩黨有共識。川普挺台行動,不會隨政黨輪替無疾而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月9日宣布解除與台灣往來限制,表明今後美國政府將不再採取「試圖安撫北京共產主義政權」的單方面限制。圖/擷自美國國務院flickr
對台友好,對中強硬,兩黨有共識。川普挺台行動,不會隨政黨輪替無疾而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月9日宣布解除與台灣往來限制,表明今後美國政府將不再採取「試圖安撫北京共產主義政權」的單方面限制。圖/擷自美國國務院flickr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月9日宣布解除與台灣往來限制,表明今後美國政府將不再採取「試圖安撫北京共產主義政權」的單方面限制。川普卸任前夕送台灣大禮,受到國際矚目,引來北京咒罵,美台內部反應兩極。

負面觀點包括:川普下台在即,人去政息,政策能否延續?拜登埋不埋單?美國政局動蕩不安,政策急轉彎,恐讓新政府進退兩難,台灣遭到中共報復。下台前倉促決策,是存心不良,故意陷害拜登。

正面看法認為:台灣是美國重要夥伴,中共卻是民主巨大威脅。限制美台交往,是作繭自縛,不符美國需要與美台交流現況。中共咄咄逼人,既要主導世界秩序,又不遵守遊戲規則,只想打造一個臣服中國、效忠其治理模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自我設限,助長中共氣焰。美台之間需要適時反應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而非繼續停留在斷交當時的情境當中。

解除交往 非倉促決定

蓬佩奧指出,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美國可靠的伙伴,但「國務院幾十年來設立了複雜的內部限制來管理我們外交官、軍人和其他官員與台灣對等人員的互動。美國政府單方面採取這些行動是試圖安撫北京的共產主義政權」、「不再這樣了!」他強調,解除交往限制並非倉促決定,在應對中共挑戰、保護美國自由策略上,這個決定非常重要,「但願這些事情很早以前就完成」。

對台交往備忘錄源於1994年柯林頓政府公布的「對台政策檢討」,名稱為「對台交往準則」(Guideline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iwan)。內容數度更新,最近一次修訂為2015年,時任亞太副助卿董雲裳新增一些限制。備忘錄內容包括:我駐美代表處官員不能進國務院、美官員不能進駐美處和雙橡園、美國派駐他國的外交官和我駐當地的外交官往來限制、我國少將以上軍官在進五角大廈拜會國防部官員前,必須先知會美國在台協會(AIT)或由AIT人員陪同。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和國防部長不得訪華府,則是心照不宣。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質疑,川普下台前兩週這麼做,不過是政治噱頭。《紐約時報》引述專家看法指出,此舉是為拜登設下陷阱,令他上任後動輒得咎,一旦他推翻政策,將付出政治代價;反之,則可能與中國更加不睦。《聯合報》社論強調,川普若有誠意,為何不提早一年兩年宣布?川普最後的搗蛋只是曇花一現,拜登若不買帳,台灣反陷困窘。

對台友好 跨黨派支持 

這些負評忽略國會長期推動「對台交往準則」解禁,以及美國社會、決策菁英對中國態度轉變的事實。解禁與其說是為激怒中共,不如說是對國會關注的回應。國會窮追不捨和行政部門相應作為,顯示突破美台交往禁忌,醞釀多時,步伐一致,決策脈絡清晰可見。既非急就章,也不是特意朝中共開火的愚蠢行為。拜登團隊也認為,美國對台灣必須維持堅定、有原則且跨黨派支持。解除「對台交往準則」獲國會兩黨支持,拜登有什麼理由反對?

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指出,解禁決定是基於長期審視雙邊關係,並非卸任前突然作出決定,「我們一直嘗試矯正美中關係,這是往這個方向再踏一步」。檢視國會一連串的提案與發言,證明史達偉所言不假:

2019年,眾議院資深議員麥考爾(Micael McCaul)提出獲兩黨支持的《台灣保證法》,要求國務院重新審視美國與台灣關係上的自我限制。

2020年2月,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提出法案,要求鬆綁台灣人員在美受到的限制,准許執行公務的台灣外交、軍方人員,在美國領土展示國旗、穿著制服。

2020年5月,27位眾議員致函蓬佩奧,推崇台灣在疫情期間展現做為美國盟友、世界良善力量的價值,呼籲美方重新檢視美台間存在的不必要限制性準則。

2020年7月,眾議員蒂凡尼(TOM TIFFANY)提案,要求國務院終止對台交往準則的限制,同時不得將國防預算法相關經費,使用在有關對台交往準則的規範上。

2020年7月,副國務卿比根(Stephen Biegun)在聽證會告訴克魯茲,他將以「朝向逆轉它的目光」重新審視多年來限制美台官方接觸的內部指導方針。

聯邦眾議員約霍(Ted Yoho)關心美台交往設限,派幕僚到國務院翻閱相關內部文件。

2020年9月,克魯茲在聽證會表示,限制美台交往是歐巴馬政府在中共「命令」下做出的決定,「既然你可以無中生有製造出這些規定來讓中國共產黨高興,你就可以廢除它們來讓中國共產黨不高興。」國務院有能力改變這個規定。

2020年12月,參眾兩院包裹通過《台灣保證法》,建議國務院檢視從未公開的「對台交往準則」,要求國務卿在180天內提出檢討報告及更新版本。


拜登政府在白宮新設「印太事務協調官」將由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康貝爾(Kurt Campbell)掌舵,他熟悉亞洲,是民主黨對中強硬派,曾6度訪台。圖/擷自2020.9月Korea Global Forum Seoul影片

對中強硬 兩黨有共識

因應中國嚴峻挑戰,拜登政府決定在白宮新設「印太事務協調官」。這個被外媒稱為「亞洲沙皇」(Asia tsar)的職位,將由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康貝爾(Kurt Campbell)掌舵,顯示新政府有意延續川普的印太戰略構想。坎貝爾熟悉亞洲,是民主黨對中強硬派,曾6度訪台,參與我國軍建軍與改革,涉及層面極為深廣。去年底,康貝爾在台灣遠景基金會舉辦的座談會發表演講指出,「不了解台灣戰略重要性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兩大黨有許多人認知到,與台灣維持強健夥伴關係的深刻戰略重要性與利益」。最近他還兩度喊話,強調美國須在所有領域擴大與台交往。

他曾撰文表示,美國多年來錯誤預測中國的道路,華府需要清醒反思對北京的做法。他認為華府無法根本改變中國政治體制、經濟與外交政策,與中國交往的時代已過。美國與中國有高度連結,卻對中國有高度戰略不信任與憂慮,這樣的雙邊關係前所未見。儘管各界聚焦中國軍事挑戰,直接關乎美國利益的卻可能是人工智慧、5G、量子科技、機器人學等尖端科技領域,美國有必要增加相關投資,以維持競爭優勢。他表示,中國對區域與國際體系的挑戰及挑釁,是美國兩大黨有共識的區塊,亞太區域的種種挑戰,提供美國兩大黨極佳合作機會。

拜登政府對中共威脅的再認識,以及對跨黨派意見的重視,意謂川普的友台行動,不會隨政黨輪替無疾而終。美國智庫專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認為,美台交流解禁,可增加拜登政府的籌碼。拜登政府與中國斡旋時,將站在更有力的位置。況且,拜登的全球策略也需要台灣的合作,包含國防、科技等各層面,取消限制便於美國與台灣交流。前任政府的作為,由接替的政府概括承受,是民主常態。美國社會反中氛圍熾烈,認定中國崛起為一大威脅。若拜登就任立即推翻前朝承諾,無異對中國示弱,必將付出代價。對台政策獲跨黨派支持,拜登政府怎麼可能翻臉不認帳?

※本文轉載自《民誌》2月號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