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凍卵了沒?」未來,這句話或許會像「吃飽沒?」一樣,成為女性間的問候語。
過去,尋求凍卵的對象主要是罹癌的女性,因為要接受化療、放療擔心影響卵子品質,先行凍卵,待日後治癒再取用。現在不同,「社會因素」的凍卵大幅取代醫療性質的凍卵,女性凍卵,不只想凍住生機,也是凍住生育權的象徵。
2014年,臉書和蘋果相繼宣布,提供最高2萬美元(約61萬元台幣)凍卵「補助費」,做為吸引秀優女員工的加入的「員工福利」。也已象徵,凍卵已從醫療性需求、而成為女性「福利」。
台北榮總前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昇平指出,卵子大約從35歲之後快速老化,現在的女性職場上都要追求成就,當教授、當女超人,擔心卵子老化,畸胎率隨之提高,如唐氏症等,因此有的女性在35歲前就決定凍卵,等日後「有空」時再生小孩。
備存世上唯一的「後悔藥」 女星帶頭近年增10倍
台北馬偕醫院不孕症學科主治醫師李國光指出,過去想冷凍卵子的女性大多是因健康因素影響卵巢功能,因醫療原因想保存卵子,提高懷孕率,例如癌症患者準備接受放療或化療,擔心未來無法健康排卵,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卵巢疾病,如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擔心卵巢受傷等機能受損,影響日後排卵功能,才考慮先冷凍卵子。
但近幾年來,晚婚與不婚的人愈來愈多,不少女性顧及日後懷孕問題,想趁著卵巢功能尚未衰退時預存卵子。包括名模陳思璇、女星李維維、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都曾公開表示凍卵, 而中國女星徐靜蕾因中國禁止單身女性凍卵,還特別跑到美國凍卵,並稱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藥」!
台大婦產部教授陳信孚說,國內從2002年開始第一例凍卵,早年冷凍的技術沒有那麼好,慢速冷凍解凍存活下來的卵子大約6、7成,現快速冷凍存活率提升為9成5,技術進步,本來實驗性質的凍卵行為,大約2012年開始轉變為常態,因晚婚等「社會因素」凍卵者大幅倍增,以前1個月頂多1位,現在幾乎周周都有人求診凍卵。
也有醫師指出,近一、兩年來,凍卵個案增加5到10倍。
陳信孚指出,醫師面對年長的凍卵者,訊息要更清楚,不讓患者有錯誤期待。
凍卵最佳「保鮮期」35歲 45歲成功懷孕率小於1%
女性一生大約製造700萬顆卵子,而且打從娘胎裡時就儲存在卵巢裡,所以當青春期發育後、卵子便開始消耗,35歲後品質下滑。但偏偏,臨床上想要到去「凍卵」的女性,往往都已超過了「黃金保存期」。根據歐洲生殖醫學會的建議,凍卵的年齡最好在35歲前,因為卵子愈年輕,受孕成功的機率愈高;一般而言,35歲前冷凍的卵子數夠多的話,懷孕機率可達5成;42歲後凍卵則驟降至5%以下,超過45歲則小於1%。
李國光指出,以目前的成果來看,小於35歲女性中,平均每顆卵子解凍的活產率約4-5%,因此歐洲生殖醫學會建議,存下20-25顆成熟卵子,才能期待一次活率,這可能需要前後約3次的取卵手術才足夠。至於35歲以上更高齡的婦女而言,由於每顆卵子的解凍懷孕率更低,可能需要30-40顆卵才夠,高齡婦女每次刺激排卵所得的卵子數更少,需要更多次的取卵手術才能儲存足夠的卵子。
李國光表示,台灣大多數未婚女性考慮凍卵的年紀都將近40歲,外國則是38歲,以時間而論已屬太晚,此時冷凍的卵子無論在數量或品質都相對較差,卵子染色體異常的機率也高,因此歐洲生殖醫學會倫理法律委員會建議,超過38歲的婦女,除非醫師評估卵巢功能還好,不然不建議凍卵。
陳信孚說,依台大醫院的經驗,多數因社會因素凍卵的婦女介於36至41歲 之間,太年輕的女性鮮少想到生育的問題,覺得沒必要,多數女士「快奔4(快40歲)」時危機感就很強了,才會想到要凍卵子。
李國光指出,國內女性平均凍卵年齡近40歲。
存卵後「放心」 反而更延遲婚姻
陳信孚表示,最理想的凍卵年齡為32、33歲,以前有位年輕小姐28歲要去美國唸博士,自認7年內不可能交男友結婚,出國前先到診間凍卵,她預計35歲會回台灣,到時才考慮解凍卵子生育。目前7年還未到,不知這位小姐是否真會動用到冷凍卵子。
多數女士不像上述的「準博士生」那麼有規畫,多半到快40歲、甚至快50歲才想到要凍卵。陳信孚說,醫學研究,47、8歲的卵子每100顆有99顆異常,醫師面對這個年紀的婦人上門,應該要直說「不要做」、「懷孕機率趨近於0」,這是醫學倫理,要提供清楚訊息,若病人堅持還是可以幫做,但要事先講清楚。
「並不是幾歲之後就一定不能凍卵,但醫生要講清楚,不要給病人過度的想像與期待。」陳信孚說,很多病人看到媒體報導一些藝人晚婚晚生,45歲之後還幸福產子,受到很大的鼓舞,希望被燃起,其實這些訊息都很片段、比例都是非常低的,何況年長的女性生子都是用自己的卵嗎?「Who knows?」還是要講清楚、想清楚。
陳信孚也發現,冷凍卵子技術進步,另一個「副作用」出現,就是過去36歲女性可能積極找對象生小孩,現在卻是跑來冷凍卵子,一次取到21顆,在診間連說多次:「陳醫師謝謝你!」因凍卵、安心了,回去後找尋對象動機就減少。
歐美也有類似種研究,發現婦女冷凍之後找對象的腳步放慢。陳信孚強調,「其實也不鼓勵,因為如果32歲凍卵,拖到50歲才用也不好,年長的婦女懷孕很辛苦,併發症也較多。」
單身者可存無法用 凍卵後取用者不到1成
李國光指出,大部分的凍卵是存心安的,大約只有10分之1會用到,依據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冷凍卵子後想要解凍使用,必須要有合法登記有效的婚姻關係,單身是不能將卵子解凍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因此除非是找到對象、有婚姻關係才能進行,大部分最後仍是沒有用到。
台大醫院的經驗也發現,2002年至2014年,共有235位婦女到醫院凍卵,追蹤發現,之後回院取用卵子的比例只有8%。
凍卵成功懷孕者更少,陳信孚印象中有一位堪稱相當圓滿的案例,是一名35歲婦女,未婚冷凍卵子,取到10多顆,婦人3年後結婚,39歲那年自然懷孕,但之後想求「二寶」不順遂,於是回醫院解凍卵子、採用精子顯微注射體外受精再植入胚胎,成功生下第二個孩子,這是很少數且幸運的案例。
李國光表示,近年來由於單一精蟲顯微注射技術以及玻璃化冷凍(Vitrificaiton)技術的進步,冷凍卵子的懷孕成功率已達可接受的水準,接近一般試管嬰兒使用新鮮卵子的懷孕率,每次植入胚胎懷孕率從36-61%,平均每顆卵子解凍懷孕率約4.5-12%。
過去大家擔心卵子的紡錘絲會在冷凍解凍過程中受損,以致產生染色體異常的胚胎,至目前追蹤結果,冷凍卵子生下的小孩,並未增加染色體異常或出生缺陷的機率,但需要更多時間和個案去追蹤才有定論。
卵子在液態氮 (-196 ℃ )穩定環境中凍存,保存10年以上不是問題。
精神科醫師:凍卵前若有猶豫 不妨諮詢專業意見
凍卵的原因錯縱複雜,有人是趁年輕想先凍住日後的生育權,有的則是已經在卵子不健康時才想去凍心安。衛福部朴子醫院身心科主任蘇柏文指出,無論是哪一種凍卵,如果心理上有疑慮、猶豫,可以尋求精神科醫師或相關的專業人員加以討論,獲得充分資訊再決定。
蘇柏文指出,凍卵除了身體層面之外,也涉及心理反射,有點類似「買保險」的概念,花了錢不一定用得到,但是有買就比較安心。
不過凍卵畢竟是醫療行為,在刺激排卵、取卵的過程存在風險與不適感,若是做了之後結果又不如預期,可能會有更多失落,因此事前多找人聊聊,精神科醫師在此時能夠扮演陪伴者的角色,陪著釐清想要這樣做的意義、有沒有解決問題等,幫忙理清思緒,避免日後產生後悔遺憾。
表格:凍卵資訊一覽表
製表:黃筱珮 美術編輯:許嘉莞
【系列專題】
試管世代/「人工製造」的600萬人口,開心嗎?健康嗎?
試管世代/台灣首位試管嬰兒「張小弟」升格當爸 父女同一醫師「催生」
試管世代/新倫理:一胎、活產,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