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要開時間時去慢慢熬,因為每天的火候不同、氣候不同,眼睛要看、鼻子要聞,一切只有兩個字:用心」在台北迪化街永樂市場樓下賣杏仁露超過三十年的顏浩祺說,做吃的不止要用心,還要有良心!
1961年生,彰化人,三歲北上搬到台北橋下。國中畢業後去做黑手,退伍後開始賣水果。「但水果不好賣,除了有季節性,夏天熱,萬一賣不掉放著也會壞」顏浩祺說,有天水果攤旁邊一位挑擔賣杏仁露的阿伯,看水果生意不好,問他要不要學功夫做杏仁露。
顏浩祺回憶說,去學了一天,做筆記,但阿伯還在賣,自己也不好意思搶生意,過了四年後,阿伯老了賣不動,自己才拿出四年前的筆記,複習幾次、試做幾次,就這樣在永樂市場內(改建大樓前)賣了三十年。
夏天賣冰賣涼的很容易,那冬天怎辦?「我就開始煮花生湯,自己研究,從零到出師,江湖一點訣,說破嘸價值,但基本的就是料要實在啦」顏浩祺說,生意好到有台商要投資他去中國開分店,但老婆不肯,不是怕阿共,是怕有阿三阿四阿五會出現。
年輕時愛喝酒誤過事,賣水果、烤鴨,也做過電玩業,顏浩祺一輩子也沒想到會賣花生湯、杏仁露來維持生計。「客人說,我的花生湯是東南亞第三名,第二名還沒出生,第一名死了」顏浩祺大笑著說,有一位日本人每年都來吃,回日本上飛機前再來外帶,說要包回去給媽媽吃。有人從樹林來,正好收店,客人竟賴著不走,說沒吃到不走,不讓店打烊,只好再開爐賣他一碗。也有奧客一直加湯加料不想加錢。有人邊吃邊嫌,但還是天天來,客人千奇百怪,但都很可愛啦。美國電視慾望城市那位潔西卡有次來霞海城煌廟拜拜,順便來吃,有留下簽名。「聽說她來台的時間,只簽過二次名,一次就是我的,不知真的假的,我也不是很在意,很多店牆上簽滿名字和名人合照,我沒有,好吃、料實在、價格公道比較重要啦」。
談到迪化街的興哀,顏浩祺表示,40年前迪化街有四市,早市、午市、晚市和大夜市,24小時沒有休息的,那時有牌的酒家多達三十家,沒牌的就更不必算了。但舊的環河南路從三米的路拓寬建環河快速道路,拆光低矮房子,至少搬走二十萬人,以前這裡有三區,建成、延平和大同,少了二十萬人後,只剩大同區,迪化街就沒落了。
這幾年,文創商店開很多,是帶動一些人氣和買氣,但這種類似度高的文創店、咖啡店是不是能長期存活,顏浩祺是懷疑的。
一天工作十六小時,都在忙著備料、煮料,真的很辛苦,「但看見客人吃完滿意的表情,很難去想要退休,杏仁露在北部不多,收掉一家就少一家」顏浩祺說。
「我想到了,前副總統呂秀蓮有來吃過」 有沒有讚美好吃? 「沒有,她講政治都來不及了」顏浩祺又忙著去招呼客人了。不一會又回來說:「吳念真導演,每年在台北有演出,都會叫外送數十碗去劇場,應該是請演員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