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農業外交式微了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農業外交式微了嗎

 2016-06-27 15:45
台灣農技團參加瓜地馬拉國際糧食節的農漁產品展售會,展出台灣與瓜地馬拉四十年來的農業技術合作成果。(圖片: 下載自外交部官網)
台灣農技團參加瓜地馬拉國際糧食節的農漁產品展售會,展出台灣與瓜地馬拉四十年來的農業技術合作成果。(圖片: 下載自外交部官網)

農漁技團將我國農業發展之成果及經驗,散播在許多需要協助的國家,在過去台灣外交處境艱難的歲月中,成為另類的拓展外交模式,確實功不可沒,也成為許多技術人員一生難忘的回憶。而我國衛福部長林奏延在談到推動醫療外交時,提及台灣的農業外交已式微,令人驚訝。如果屬實那麼應該思考的是台灣農業外交為何式微,是人家的農業技術已有長足進步不需要台灣協助?還是台灣無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值得探討俾做為未來推動醫療外交的借鏡。

民以食為天,受到氣候異常、內戰、病害等影響,全球還有很多地方糧食短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及南亞大部分地區面臨極度或高度糧食短缺風險),與其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教他們釣魚的觀念依舊可行,因此台灣的農漁技團理應還是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只是我們必須勇於檢討過去缺失才能策劃未來。不容諱言,過去有若干國家要求台灣給予農業協助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圖的是大筆的建設補助經費,至於這些經費有沒有用在正途上,基於兩國邦誼我國政府也不便詳加過問,才會鬧出補助經費被移作他用的疑案,只能啞巴吃黃連,這部分主要著眼於政治考量,與農業外交有沒有發揮功能無關。

倒是有些農漁業合作項目,在專業方面,由於我國政府先遣考察人員(非後續執行者)於當地逗留時間有限,資料收集不足,加以專業能力有落差,對於合作計畫可行性評估往往過度樂觀,使得實際去執行計畫的人員遭遇重重困難,執行效果自然難以令當地人滿意。

以漁技團為例,由於水產品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以及經濟來源,許多國家正積極發展漁業,也希望能獲得台灣在技術、經驗、經費的協助。固然有些駐外漁技團與當地漁民互動良好深受歡迎,但是也曾發生計畫開始推動後發現種魚取得困難、幼期餌料與人工配合飼料短缺、水源供應不足、地點選擇不佳、地方政府配合度不高,養殖戶意願低,與先前可行性評估結果產生嚴重落差,使得執行進度落後,效果未能如預期甚至引來抱怨。只是這些情況很難受到外界和媒體關注。政府相關機構應深入檢討改進現行評估、甄選、撥款、稽核等作業模式,才能再度擦亮農業外交招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