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城將在2020年4月取得產業專區提供企業開發設廠,因應招商需求,航空城公司今(26)日邀請相關產業CEO及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等專家進行「桃園航空城全面啟航產業論壇」,不僅有眾多企業CEO及產業專家參加,也有近百位航空城居民到場,希望了解過去居住的土地,未來將如何轉變成為亞太智慧城市。
桃園市政府副市長王明德在論壇中指出,亞洲.矽谷計劃主要是為改變台灣產業結構,過去產業無法因應局勢進行調整,以致年輕人無法好好工作,企業無法創造更多附加價值,整體社會氛圍陷於22K的低薪泥沼中,因此希望運用物聯網、ICT等新科技扭轉台灣產業結構,而產業發展需要練兵場域,目前擁有眾多產業及發展智慧城市積極的桃園青埔是最佳場域,一旦建設完善,未來經驗都會全數移植到航空城。
內政部營建署吳欣修署長表示,政府推動「亞洲・矽谷」計畫後,桃園航空城的開發更勢在必行,下周機場聯外道路系統即將動工,讓航空城內高科技產業和物流產業發展沒有後顧之憂,繼續發光發熱。
進行產官學座談時,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表示,交通大學有最早在矽谷創業的學長們,生醫產業是航空城重點招商的六大產業之一,發展連結ICT和智慧醫療的產學園區,將可再創新經濟及成長契機。
星宇航空總經理翟健華表示,星宇航空在今年底已招募300名員工,到2030年會有8千名員工,希望政府協調土地和完成基礎建設,產業即可發揮其效率,為政府帶來工作機會、稅收和觀光財。
桃園機場公司營運副總經理但昭璧說明,該公司開發一套應用Big Data進行航運營運管理的整合性決策系統,大幅提升航運服務效能;另在航空城計畫中規劃的第三航廈和第三跑道,分別將在2023年和2025年完成,而一座衛星登機廊廳在2026年完成,旅運量可達8千萬人次。
DHL運務處副總裁盧嘉棟談到世界潮流是朝向綠能永續經營,因此DHL智慧物流是強調綠能車輛,中期目標是2025年有70%使用綠能車輛,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目前在台灣營運的創新作法,包括自有物流園區引進電動Cargo Bike,待政府相關法規通過後方可上路;購入電動機車Gogoro, 更利用APP來管理車輛位置、油耗或閒置車輛的情況。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執行長鄭貞茂則說明,「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與部會聚焦並共同推動人工智慧、自駕車、AR/VR、行動生活、物聯網資安、物聯網產業創新研發,企盼企業善用亞矽計畫的跨部分國際鏈結能量,連結國際新創才、資金與研發資源,以協助產業創新並提升全球競爭力。
被視為最大國家級計劃的桃園航空城計畫,主要分為二部分,北邊580公頃為第三跑道,附近地區1,700公頃則是以產業為主規劃產業專用區,其中83公頃的優先區,以及拆遷戶的安置區,預計在2020年4月左右可進行公共設施,2025年底完工,將建地分配回地主。
為了讓航空城能在完成建設後迅速站上世界舞台,目前桃園市政府以青埔機場捷運A19站旁的第二種產業專區土地,發展成為未來5G、AI、物聯網、AR/VR等新一代科技重鎮,未來相關經驗將全數移植到航空城;目前由航空城公司與中華電信子公司-光世代建設開發公司共同合資成立的「桃園亞矽創新公司」負責引進能與「亞洲‧矽谷」計畫結合的產業,希望運用台灣企業過去硬體優勢加上智慧城市軟體應用,帶動產業更多發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