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德國媒體報導,德國末代皇帝的孫子、霍恩索倫王朝的後裔——普魯士王子喬治.腓特烈(Georg Friedrich Prinz von Preußen, 出生於1976年)再次向國庫追討王室的賠償,數字高達上億歐元。
德皇後裔跟國庫打官司
本來上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結束,德皇退位,德意志帝國終結之後, 就已經有一個專門處理霍恩索倫王朝及普魯士國有資產(包括宮殿、古堡)及庭院的機構成立。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國,1990 重新統一,這些曾經一度的王室資產已經交由「柏林—布蘭登堡普魯士殿堂及庭院基金會」(Stiftung Preußische Schlösser und Gärten Berlin—Brandenburg)來管理了。近年來王室的後人再度提出「索賠」,令學界、政界的人士十分不滿。這並非只是個歷史、法律的問題,也是涉及倫理道德的案例。學界一般都認為三、四十年代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跟納粹的關係糾纏不清,單就憑這一點,王室就在倫理上有污點,現在還提「索賠」是不合情理的。
末代皇帝溥儀是個傀儡玩偶
提到「末代皇帝」,自然會聯想到清王朝的滅亡,以及王室的遺老遺少,那位兩歲就當皇帝的溥儀「在位」不過三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的帝制,兒皇帝從此就成了各方勢力的掌上玩物,從北洋軍閥到日本人,真是受盡了指使壓抑和屈辱,唯一有點尊嚴的時間段,可能是1919〜24年,師從蘇格蘭學者莊士敦(Sir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 1874〜1938)5年之久,接受了啟蒙教育,這算是他自由地接觸知識、禮儀,行動裝束自如的快樂日子。在關東當日本人的滿洲國傀儡時,他表面上衣冠楚楚,實則言行都身不由己。後來落入中共手中,發配到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10年的洗腦改造,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共玩偶。好在他1967年早早去世,沒有像巴金那樣成為百歲殭屍,至死都沒有自己的意志和尊嚴。
末代皇帝溥儀。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威廉二世的「匈奴演說」殺氣騰騰
再回到德國的「末代皇帝」。近代史上義和團的「扶清滅洋」運動,招來了英、美、法、德、俄、日、奧、義八國聯軍一同對滿清王朝進行軍事報復行動。結果義和團被消滅,清政府和八國簽訂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當年聯軍共出兵3〜5萬人,而德國在瓦德西伯爵(Alfred H. K. Ludwig Graf von Waldersee 1832〜1904)的帶領下,共派出了7千名兵士到北京,瓦德西出任八國聯軍總司令。
當時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在1900年7月27日對即將出洋遠征的士兵發表了著名的「匈奴演說」(Hunnenrede),之稱為「匈奴演說」是因為其中提到匈奴戰士的勇猛。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世界正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思潮橫行的時代,槍砲說話,強權代表一切。之前德國駐華公使凱特勒男爵(Clemens von Ketteler)被人在京城當街殺害,德皇震怒,發表的誓師演說可謂殺氣騰騰:
「1900年的這種無禮暴行簡直駭人聽聞。我的授權代表被殺死,德國國旗被侮辱,德意志帝國被嘲弄。我們要給予懲罰和報復,這是我派你們前去的原因…跟敵人對陣的時候,要同樣地給予痛擊!毫不留情,不留戰俘!誰落在你們手中就了結他!要像千年之前的匈奴人在阿提拉國王的領導下,那樣威名大振,直到今日還傳為美談。德意志的名字也要千年之後還威振中國,讓中國人再也不敢斜視我們德意志人!」
德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圖/擷自 dw.com作者提供
皇帝容不下相國俾斯麥
這位威廉二世就是德國的「末代皇帝」,鐵血宰相俾斯麥幫助了他的祖父威廉一世統一了普魯士的各個公國,建立其一個相當強勢的帝國(1871〜1918),這個帝國由霍亨索倫(Hohenzoller)王朝統治,十分短命,只維持不過半個世紀就結束了。威廉一世1871年登基,1888去世,他的兒子弗德列希.威廉繼位99天後就死於癌症,同年,再由他的29歲兒子登基,是為威廉二世。這位威廉二世的外祖母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他在孩童時代受到非常嚴苛的教育,造就了他胸懷大志的尚武精神,他自認為是「奉天承運」的君主,曾經對子民做出承諾:「上天註定了我們的偉大,吾將帶領你等迎來輝煌的日子。」此時的帝國是君主立憲制,他不僅是皇帝,也是三軍統帥。本來 一切人事和國家政策應由議會做出決策,但是威廉二世是個強人,要自己定法度,他越過議會,重要決定還是皇帝說了算。他跟有如「相父」的俾斯麥自然是水火不容,上位兩年後,就請當時75歲的帝國首相俾斯麥返老還鄉。
威廉二世於1900年7月27日在不來梅港Bremerhaven對將遠征中國參加八國聯軍的普魯士軍人發表「匈奴演講」。圖/擷自Bundesarchiv Bild 183〜B0313〜0014〜067, Bremerhaven。作者提供
有勇無謀的末代皇帝斷送國運家運
這樣看來,他1900年對遠征中國的普魯士軍人發表的「匈奴演說」很能表達他的軍國主義思想和血氣方剛的性格,他日後政治生涯中,一再出現這種冒進唐突、不夠沈穩冷靜、胸襟眼光不老道的特點,其實他的貴族出身和英國及俄國的皇室都有姻親關係,如果稍能長袖善舞一些,本來可以周旋圓轉,但是他的野心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引導下,採取錯誤的外交戰略,跟歐洲鄰國交惡。在奧匈帝國王儲被塞爾維亞兇手刺殺身亡後,雖然心中希望雙方能和平解決,但他沒有智慧來阻止奧匈帝國發動戰爭,相反地竟然捲入了是非,向俄國宣戰,並且自己擔任德軍的大元帥,為此,當時歐洲國家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禍首,德皇更是罪魁第一人。戰爭結束後,德國發生一連串「革命事件」,威廉二世被迫下台鞠躬,威瑪共和國成立,可惜也是個短命的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共和國告終。
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於退位之後,逃避了被聯軍審判引渡的命運,定居於荷蘭,並在那裡購置了別墅,名為多恩莊園——(Haus Doorn)。 他作為退位皇帝,依然擁有大量的物業,包括數十個古堡宮殿、藝術品、家私等等,王室和國家之間簽訂了關於處理沒收資產的協議。不過物換星移,第三帝國崛起,納粹當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國家分裂,世界分為兩大敵對陣營,四十年後兩德又統一,種種的歷史劇變,這些物業和資產都幾度易手,這其中牽涉到戰後佔領德國的美英法蘇等國,資產所有權成為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威廉二世在戰時的1941年就去世了,他的兒子路易士.費迪南繼承了多恩莊園,成為家族的領袖,他於1994年去世之前還曾經把王室所遺留的產業統計集中,還把老祖宗文武雙全、啟蒙運動的文化全才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 1712〜1786)的靈柩從霍恩索倫堡遷移到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
王子討債竹籃打水?
如今普魯士王子喬治.腓特烈其實已有萬貫家財,據說他的財富高達5億歐元,現在還要來跟國家糾纏「討公道」,也實在不合時宜。但是西方民主國家是講法理的,王子的訴求未必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何況經由媒體一炒作,又引發不少人的「思古幽情」,對這位幾百年古老皇室的正宗傳人抱有好感和同情,這場「世紀官司」的結果還真說不準呢。
歐洲千百年來皇家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雖然都是民主議會制度了,但是多半還保留了皇室的存在,在歐洲,英國、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西班牙、比利時,這七個國家都還擁有他們的國王、王后、公主、王子,說來也並非沒有意義,不然童話裡面那些主人翁都消失於人世間,讓我們怎麼給孩子們講枕邊故事呢?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