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陳鈺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擔任馬偕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在孕育2個孩子後,深信對孩子而言,自己就是最稱職的保母,毅然離開醫師工作,擔任全職媽媽長達8年。孩子入學,她亦重返校園,攻讀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在那裡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種下日後共同推動溫柔生產的契機。
接受傳統婦產科訓練,走的卻是不同的醫師之路,只因為在生產的路上有著疑惑,流程都是教科書上教的,她卻反思生產與哺育下一代不該是「工廠作業」,應該更有深度、有更多情感、更被尊重,成為一名女性蛻變成母親後,最溫柔的記憶。
曾有產家詢問診所:「你們有樂得兒產房(友善生產病房)嗎?」結果醫護人員回答:「有陳鈺萍醫師的地方,就是樂得兒產房!」這個肯定讓陳鈺萍感動。
陳鈺萍,國內少數極力推行溫柔生產的婦產科醫師,她曾形容:「這路上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相信丟石頭的人也不會少!」挑戰傳統、打破曾經信奉的教條,出走到這條人少的道路,也是陳鈺萍一次次對自我傷口的舔舐。
自己生產 一樣剪會陰、推肚皮
「我是個助產士接生的小孩,但我從未細細思索這件事,還因為自己受的婦產科醫師教育,過去一直覺得助產士是落伍的。」43歲的陳鈺萍,出生的年代大概就是助產士與婦產科醫師起落的分野,在1972年前助產士接生的比例很高,之後醫師接生一路上升,目前有99.9%都是醫生接生。
因為自己是婦產科醫師,一路走來所受的教育,她一直認為助產士是落伍的,忽略了助產士曾經是一個女性興盛產業的事實。
「2003年我生大兒子,生產過程當然就是如學所一般,覺得理所當然,打點滴,躺著生,裝胎兒監視器,進產房,還請最厲害的、最會推肚子的同事幫我推。」
生第一胎,從全開到生出來超過2小時,因為胎頭不小、卡很緊,陳鈺萍本來以為自己會「吃全餐(自然產程不順、最後剖腹)」,但她不甘心,想要自然產,堅持繼續用力,幫她接生的醫師看她快沒力氣、幫忙用真吸引器,問她要不要剪會陰?她接受的婦產科訓練一直是:「第一胎不剪會陰、會裂得亂七八糟」,當然沒有異議的接受。
2007年她生二兒子,因為看了朋友送的《溫柔生產》一書,跟家人說想嘗試居家生產,家人覺得不可思議,回她說「這是什麼年代了、去醫院生才安全吧!」第二胎的生產很快,進醫院內診後直接進產房,先生要換衣服陪產差點來不及。
回憶生兩胎的過程,陳鈺萍說「也算是順利、並沒有大太問題」,生產經驗與她所學並無落差,但經歷過了、心中卻升起很多疑問。也因為自己有了生育的經驗,仔細和媽媽聊,細細思索助產士接生的那段歷史、還有媽媽生產時並沒有剪會陰的這些訊息,讓她覺得「生小孩似乎有更多可能」。
陳鈺萍(右)產後曾辭去醫師工作,去年回到職場,推廣溫柔生產的觀念。
圖/取自「阿萍醫師的孕哺教室」粉絲頁
產後辭去醫師 當全職媽媽8年
產後,陳鈺萍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忙碌,「好像都顧得了、又好像都顧不好」,幾經思考,她辭去醫院婦產科醫師的工作,回歸家庭照顧孩子,成為一個哺乳8年的資深母乳媽媽。面對很多質疑,像是辭掉高薪工作顧小孩值得嗎?怕不怕回不去職場…,她心裡很堅定,身為母親,自己絕對是孩子最好的「保母」,不論花多少錢,都找不到一個像她這樣的保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孩子大了、上學了,她趁空就讀「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在這段時間認識許多不同於醫師領域的人,有助產師、推動溫柔生產的學者,這也是後來參與發動「生產改革行動聯盟」的因緣,她記得第一次看到友人居家生產影片,每次看每次哭,「這才是媽媽該被對待的方式」。
她忽然察覺到,之前透過她的手接生的產婦有多麼沒有人權?彷彿像生產工廠,經過一些製程,最後輸送帶上出來一個寶寶,每個人都是同一套流程,「這中間有太多應該要被改變」,溫柔生產不過就是回歸到身為人該被對待的方式。
在台灣的醫療領域,助產學與西式產科學可說是對立的兩方,助產學被視為是落伍、跟不上時代的;婦產科學才是安全有保障的。但從一個女性立場,她卻直覺比較能接受助產的方式。
2015年10月,陳鈺萍參與一位好朋友在家生產的過程,把自己當助產士,沒有醫療介入,孩子自然的到來,這過程讓她非常感動,也是她重返婦產科醫師職場推動溫柔生產的起點。
丹麥參訪受震撼 助產是接生主流
今年暑假,陳鈺萍到丹麥參訪,受到很大的震撼。「丹麥的助產學會歷史有400多年,婦產科學會只有100多年,助產學是一直是接生的主流,在當地考大學,助產科系和醫學系分數相當,地位是平等的。」
陳鈺萍說,在丹麥,助產是接生的主流,婦產科醫師受訓也都是如是教導:正常生產歸助產師,婦產科插手只會帶來災難,這是基本觀念,內建於醫師受訓過程。
「丹麥醫院實施會陰切開率大約10-20%。」陳鈺萍在統計數據前站了許久,醫院婦產科主任問這數據為何讓她如此驚訝?她說台灣的會陰切開率超過9成,該主任回她「Ridiculous!」她聽了想哭,不是因為羞愧,而是難過。在台灣「第一胎不剪會亂裂」的迷思太嚴重,連支持友善生產的前輩醫師都曾問她,「妳接生第一胎怎麼敢不剪!」
她去年開始執行溫柔生產,目前已接生18人,「沒有任何一位產婦執行會陰切開,其中也只2位因裂傷需要縫合,但情況並沒有到亂七八糟的程度。」美國婦產科醫學會2006年提出的臨床指引建議限制使用會陰切開術,因會陰傷口分4度,剪了就是2度,一旦會陰切開,裂傷的程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陳鈺萍希望台灣的醫師能多思考執行會陰切開的必要性。
陳鈺萍認為友善溫柔的生產方式,才是媽媽該被對待的方式。圖/郭文宏攝
生產可以很有深度、慢慢來
重回職場、走的不是傳統婦產科的路,陳鈺萍很清楚自己會遭受的質疑。她曾經幫一個產婦接生3天,認為不必急、慢慢生,不需要醫療介入,結果產婦的婆婆私下問媳婦說:「妳找這個是有牌還是沒牌的,怎麼跟別的醫生不同?」
「如果說我勇敢,我覺得要說服家人的媽媽們更勇敢,畢竟長輩也是關心。有的產婦則是不讓媽媽知道自己的選擇,生出來再說。『不然長輩可能會報警把妳抓走』」。陳鈺萍聽了莞爾。
她也曾在歷經許久、產婦終於順產之後,聽到原本希望媳婦趕快剖腹產的長輩說「唉喔,你一個女醫生怎麼這麼棒?不簡單喔!」
好的、不好的,她都聽著,不急著反駁,讓事實證明,生產是可以不急的,每步都有深度、很有感情的。而她自己生產留在潛意識裡的陰影與傷口與疑惑,在每一次幫產家溫柔接生之後,也被撫慰、被療癒了。
胎盤拓印,留下生產的美麗印記。圖/取自「阿萍醫師的孕哺教室」粉絲頁
【系列報導】
溫柔革命/生產不是生病 把「主權」從醫師手中奪回
溫柔革命/醫藥記者的她,曾淪為「流浪產婦」
溫柔革命/給女人一個「好孕」的理由 生產紀錄片12歲下禁看?
溫柔革命/ 衛福部推醫師助產師共照計畫 滿度意99%卻僅有1家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