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選舉進入白熱化,卻只見滿天的口水以及滿地的灑錢,而台灣錢淹腳目早已不復見,完全看不到台灣的未來,有著長安不見使人愁的感慨。平日不關心不在乎,選舉到了各總統候選人才又想起農民,開始勤跑農村甚至彎腰插秧展現親民作風,同時開出一連串的惠農措施,讓農民受寵若驚希望天天都是選舉日。只是這種臨時大灑幣的作法,無助於產業結構調整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國外農產品進口數量及金額有增無減,面對貿易自由化的衝擊農民還是剉咧等,農業仍然是台灣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一道難題。
從全球觀點來看,隨著全球自由貿易腳步的開放,處處仰賴政府保護的農業時代已經過去了,農業已經進入新型態的競爭模式包括:「價格競爭型」、「特有競爭型」、「量身訂作競爭型」、「健康競爭型」等,農業也由自耕農型態轉逐漸為農企業經營。為此農民務農的心態以及政府的農業施政理應與時俱進,不能老是炒短線(缺乏風險概念),老想靠補貼來安撫農民,反錯失了台灣農業轉型升級的契機,更何況有研究指出,大部分的農業補貼對氣候和環境都造成負面的影響,台灣亦然!
日本強化農業體質值得學習
日本安倍晉三鑑於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對總體經濟有益且農業開放已經是一個趨勢,無法阻擋也不應阻擋。為了讓日本農業能永續發展,除了強化日本農業體質外,一方面透過立法積極來推動農業保險,分強制保險及自願保險,並給予不同的保費補助比率,讓務農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則提出以出口為導向的「進攻型農業」對策,希望2020年農產品出口值可以達到1兆日圓,2030年提高至5兆日圓,穩住農民生計及農業發展,為達目標不僅設立日本食品海外促進中心(The Japan Food Product Overseas Promotion Center;JFOODO),由日本政府提供經費援助,針對日本食品的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及辦理全球日本食品的促銷宣傳活動,在廣泛宣傳「日本料理」的同時,將日本的農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配合日本冷凍和冷藏技術在農水產品物流的普及,還將進一步於2020年創建在物流階段對生鮮食品及日本酒的鮮度進行認證,將制定標準來確認這些産品出口時維持與生産階段相同的鮮度,鮮度認證對象包括食品飲料生産商及物流企業,按照不同領域來制定標準並納入日本農林規格(JAS),藉此提高海外消費者對日本品質的信賴,擴大日本農產品出口,讓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給農業不會只帶來負面的衝擊,也能有正面的效應。2018年日本農產品出口總額已經突破9千億日圓(9068億日圓),1兆日圓可能提前達標。日本政府積極應對加入區域經貿的態度和作法,相當值得台灣政府參考。
光靠給魚吃的時代已經過去,當前政府應該給農民的是魚竿並教會他們釣魚讓他們能自食其力,還要教會他們賣魚並賣得好價錢讓他們過好日子,而日本就是好的範例。
保護農業與加入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不是「抵換」(trade-off)關係不必二選一,但不能沒做為。蔡總統口口聲聲重視農業,若缺乏這樣的思維與做法,一味只想扮演聖誕老公公來討好農民,保住權位,卻讓台灣無法融入國際經貿體系運行,那麼迎接一個新紀元的到來或許是歷史的必然!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